【CHALLENGER】
海拔近5000米的中國戈壁沙漠;世上最乾燥、每年平均降雨量僅得1毫米的智利亞他加馬沙漠;全球最熱、50℃高溫的埃及撒哈拉沙漠;零下26℃的極寒之地南極洲;滿佈地雷陷阱的柬埔寨;食人魚及毒蛇橫行的巴西亞馬遜森林……創業投資公司執行合伙人郭振都一一跑過了,他是首名跑越四大極地沙漠的中國人,自2000年起每年都在比賽,由城市跑到荒蕪極地,只因平時活得太舒服,只有刻苦才能鍛煉自己。
記者:黃子配 攝影:羅君豪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身高只得5呎5吋,個子不高的郭振,有着驚人耐力,剛過去的11月,他參加了人生第12場體力挑戰賽,用六天時間在柬埔寨跑完了240公里,約相等於由香港國際機場跑到紅磡火車站來回三次,或在標準運動場跑600個圈。自小在國際學校讀書的他,常被牛高馬大的外籍同學欺凌,父母又過份呵護,溫室長大的他惟獨在運動之中才找到自信,泰拳、跳降落傘、潛水……總之所有講求膽量及體力的運動,他都喜愛,只為證明自己的能力,他享受在運動世界裏當個強者。
失敗陰影變動力
2000年第一次參加在馬來西亞沙巴舉行的野外冒險比賽(eco-challenge),賽前並沒有長途賽的經驗,最長也只是跑過全長100公里的西貢麥理浩徑,但這次比賽卻長達500公里,更要上山下海,他報名參賽只因為當時「唔識驚」,比賽以四人組隊形式進行,他和三個分別是飛虎隊、外展訓練導師和OL的朋友結伴參加,並代表香港。
其中部份賽程要分成兩隊,郭振和其中一隊員負責游水到另一個小島,「當時是凌晨4點,四周黑漆漆,根本看不清前路。」游到水中央,隊員辛苦得想放棄,郭振當時雖感到無奈,但最後仍咬緊牙關,左手拉着隊員,右手拉着二人合共幾十磅的行李背包,單靠一人的氣力游到目的地。
如此堅持,只因為不想活在失敗及放棄的包袱下,98年他參加過毅行者,中途因為捱不住而截的士回家,沒有完成比賽,這件事令他懊悔不已,「我每次比賽都沒有贏,十年後根本沒有人會記得你當年跑第幾名,只會記得你有沒有完成。」他有一句座右銘,"Pain is temporary, quitting lasts forever"(痛苦只是暫時,放棄卻是永恒)。
口裏雖說不介意輸贏,骨子裏仍有點好勝,「朋友見我能夠完成沙巴的比賽只覺得我是好彩,我不忿氣,之後每年都找一個更辛苦的比賽參加。」2000年開始,幾乎每年到不同地方作賽,一年比一年艱辛,這些比賽帶來了朋友的肯定,同時也改變了自己,「以前我很容易發怒,大脾氣得很,但比賽令我學懂冷靜放鬆,問題自然會迎刃而解。」
征服四大沙漠
跑完沙巴,他又去了跑新西蘭、摩洛哥,03年更開始向極地沙漠進發,四年間,先後征服世界最高的戈壁沙漠、最乾旱的亞他加馬沙漠、最熱的撒哈拉沙漠和最冷的南極洲,成為了中國第一個、全球第13個成功跑步橫跨四大沙漠的人。眼見身邊越來越多朋友被他的堅持所感動,促使他繼續跑下去,巴西、南非、澳洲、尼泊爾、柬埔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12次比賽中,他覺得沙漠最易應付,「沙漠不會有太多陷阱,可以專心向前跑,最辛苦的反而是在亞馬遜森林,路上有很多有毒的動植物,要步步為營,這樣很影響表現。」
背着30磅的背囊跑幾百公里,腳會起水泡、脫甲、甚至潰爛,每次比賽郭振都似在挑戰生命的底線:在亞馬遜隨時會有豹和毒蜘蛛撲出,危機四伏;撒哈拉沙漠的50℃高溫令人吃不消,幾近虛脫;沙漠大風沙吹得身體疼痛,舉步維艱;零下26℃的南極凍得耳朵發麻,毫無知覺;海拔5000米的戈壁令他患上高山症,頭昏腦脹;柬埔寨四處都是地雷,步步驚心。每次比賽都要日曬雨淋,連夜趕路之餘還多天不能洗澡,辛苦換來的卻是沿途一幕幕宜人的景色,「智利晚空的星星多得像燈一樣,實在美得不知怎樣形容;在南極看到很多企鵝,牠們少見人類,不會走避,看着牠們一拐一拐的走很可愛;沙漠地方少人居住,沒有污染,天空藍得像圖畫一樣;跑戈壁時會有很多野生駱駝在旁陪伴着,很有趣的……」看他越說越興奮,當中所有的辛酸都已經拋諸腦後了。
與 jelly beans 同行
郭振和很多人一樣,都是白天穿西裝的上班族,忙碌工作過後,他每天到健身室操練,風雨不改,日日如是,他的操練方法也很獨特,就是限制自己在32分鐘內,背着載有16公斤白米的背包跑畢5公里和做500次掌上壓,為的是可感受到比賽時的辛苦,更易適應。他每次均利用自己的年假參賽,旁人笑他儍,「攞苦黎辛」,他卻有不一樣的看法,「如果可以揀舒服和辛苦,我一定揀辛苦,辛苦過後才會學懂進步。」
每次比賽前他都會花上一年時間籌備,做足資料搜集,沙漠風沙大,就改戴滑雪眼鏡;熱帶雨林會經常下雨,就預備好防水的背囊及裝備;亞馬遜森林會有毒蛇,就參考當地工作人員的服飾,買有防蛇作用的護脛保護雙腳,「其他參賽者笑我誇張,但他們後來叫我走在前頭試路,還把我當成英雄一樣,叫我Jackie Chan呢。」比賽常在荒蕪地域進行,大多參賽者都會選擇攜帶能量棒等輕便但又淡而無味的食物陪伴上路,郭振卻會帶即食麵、薯片和至愛的jelly beans同行,「我覺得食嘢係好happy,比賽已經咁辛苦,應該食自己鍾意嘅嘢開心吓。」
因為比賽,越來越多人認識他,他以樹木的年輪作比喻,他在中心點,希望隨着年月令更多人得到啟發,改變對人生的看法和做事的態度,明白自己的生活並不是想像中那麼苦。縱然已跑遍12個極地,但他還有很多心水目的地,俄羅斯、捷克、巴基斯坦……總之要比之前更艱辛,更具挑戰性。44歲的他何時才會停下來?「有些八、九十歲的老人家仍年年參加渣打馬拉松,我想我也會一直跑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