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紅(化名)患有末期腎衰竭、糖尿病及肺結核。第一次家訪時,這位瘦骨嶙峋、身體非常虛弱的病人對我們頗為冷淡,對自己的病情及治療不太關心。但我們仍對她耐心解釋病情和治療,仔細指導服藥時要注意事項。
阿紅當時透露自己對將來感到絕望,與丈夫感情也不和諧。探訪期間,社康護士經常聽見其夫對她呼呼喝喝、表現煩厭和不尊重,縱使患了重病,她仍要擔起照顧丈夫起居及家務重責。
雖然社康護士並非輔導員,但我們一直用心聆聽和加以安慰,舒緩了阿紅心中部份不快和給予一點支持。另一方面,我們替她申請家務助理服務,協助清潔家居、陪診等,為她解決家務重擔。
經過一段時間家訪,彼此建立了互信,阿紅的丈夫也願意聽從我們的建議、鼓勵及勸解,開始對太太變得體貼,有時外出用膳時也會帶點外賣回家給妻子。
在這個個案中,社康護士不但為病人提供治療,還作了他們夫妻間的橋樑,讓他們彼此關係變得融洽,令病人感到溫暖及安慰。
護士與病人建互信
在探訪後期,阿紅已經由絕望的病人轉變成滿有平安的人。她還向社康護士透露,若將來離開世界時,有社康護士送終多美好呢!這話令我既感動又感慨。
這個案讓我體會到社康護士的角色不只是提供護理,還可透過與病者及其家人的接觸,彼此建立互信,讓病者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盼望,這是社康護士在探訪中深入其心的完美演繹。
撰文:九龍東醫院聯網社康護士王燕箴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