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劏房很四正 - 高慧然

有的劏房很四正 - 高慧然

朋友某住劏房,是巿區一幢舊唐樓改裝的,原裝八百呎的單位,劏開三個,打開原來的大門,會見到一個凸字型玄關,左中右三道門通向三個劏房單位。這是我第一次踏足劏房,老實說朋友的劏房很四正,朋友把它佈置得整潔溫馨,家居風格,明快簡約。
可是,再四正的劏房亦不能掩飾香港人居住環境不人道這個事實。這樣一間劏房,租金7000,朋友費盡唇舌,業主才肯減到6800。以人均收入18000元計算,一個人用收入的三成七、三成八,才能住在劏房裏。用收入的全部,不吃不喝不搭車不用水電煤氣等,則可用來租住一個正常的私樓單位。香港人用於住房的開支是不合理、反人道的。
朋友住的劏房,整幢舊唐樓全部被改建成劏房,涼血官員會說是巿場需求大。可是,這樣的巿場需求從何而來?不正是政府施政無方嗎?房屋是奢侈品,可也是生活必需品,生活在這兒的人若勤力工作而永無可能安居樂業,最終的後果是社會動蕩。
劏房再四正,終究是劏房,一個單位劏開幾個,整幢樓的結構安全、電力負荷都是隱憂,萬一出事,逃生也有難度。
「劏房有存在價值」出自政府官員之口,無恥之極。就像你閹了男人,然後涼薄地說玉莖重生液賣得很好啊,有巿場,可大量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