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暫時避過財政懸崖危機,全球股市亢奮,但投資者不宜過度樂觀,原因是民主、共和兩黨,未來兩個月還將就財政預算展開更激烈的談判,因此危機尚未過去,而且歐元區經濟仍然陰霾滿佈,因此我們仍維持看淡風險資產。
今次美國國會通過的財政懸崖協議,主要是側重向富人徵稅救亡,包括向年薪逾40萬美元高薪人士大幅加稅,同時提高資本增值稅及股息稅稅率等,但在削減開支方面卻着墨不多,因此今次的協議,只是暫時避免一下子緊縮,而打擊美國經濟,但對於控制政府財赤和削債於事無補,可以說兩黨只是把最艱難的部份拖延。
美債限問題添陰霾
由於民主、共和兩黨領袖在今次談判中的齟齬加深,預計接下來的談判將會更為激烈,兩黨能否在2月底就解決債務上限的問題達成協議,將為市場帶來不明朗因素。
市場本來預期,若美國削赤談判破裂,減稅措施結束和全面削減政府開支所帶來的緊縮效應,將相當於2013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4%,足以令仍然脆弱的美國經濟再度陷入衰退,為全球經濟帶來負面影響。觀乎兩黨就稅務方面達成的協議,加上墮崖的後果太嚴重,我們仍然相信,兩黨會繼續設法達成某程度的妥協,令總體緊縮效應降至相當於GDP的1.8%,減少對美國經濟造成的影響,然而這仍難免會對美國聯儲局寬鬆貨幣政策的作用打折扣。
儘管中美兩大經濟體近期公佈的數據有改善,但各項領先經濟指標顯示,今年第一季全球經濟仍然低迷,歐洲經濟不能避免地持續衰退。
領先經濟指標顯示,德、法等核心歐元區國家與財政實力較弱的周邊國家,經濟表現將有更大分歧,德國經濟漸見動力,但西班牙的經濟則加速萎縮。故我們估計,若情況惡化,歐洲央行或會於第一季度再下調基準利率,並可能在上半年把存款利率從當前的零水平下調至負值。
儘管意大利及西班牙的借貸成本有所下降,但歐元區的政治風險同樣不容忽視;民意調查顯示,因意大利看守總理蒙蒂意外辭職而即將在2月舉行的大選,改革派未必能獲勝。
新興經濟體情況相對令人鼓舞,特別是中國,過去五個月的建築活動明顯增加,工業生產、信貸等數據皆有改善,顯示中國經濟穩步復蘇。在新興經濟體中,俄羅斯和印度表現較弱。
高息率產品料受捧
由於美國及日本繼續推行寬鬆貨幣政策,低息環境下,追求息率回報的投資者,對企業高收益債券及新興市場主權債券的需求仍然殷切,當中新興國家的基準利率較已發展國家高出約5厘,因此,尤其顯得吸引,預料這個息差水平,將繼續吸引資金流入新興市場貨幣,這亦解釋了為何我們較鍾情新興本地貨幣債券,多於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債券。
百達資產管理
首席策略師Luca Paoli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