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即將公佈,各類型預測性消息陸續出籠,其中一個跟樓市相關的流言,是區區有樓起計劃,亦即是之前提出過的政府、機構或社區地皮檢討作房屋用途的變奏版本。要留意的是,不論是計劃抑或檢討,都是表明建議有待落實,而落實的過程一定相當艱辛,尤其是在目前的社會形態下。
早前政府高調放風要在九龍東的三幅地皮上建屋,附近居民反對之聲此起彼落,甚至動員抗議。在非住宅用地建屋,牽涉不少繁瑣的地皮更改用途諮詢及表決程序,由於涉及環境配套問題,還有議會選舉的政治因素,地區人士不會輕易就範,結果,始終停留在建議階段的發展計劃,過往多年來可謂多不勝數。
香港再一次被排名為全球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城市,全因那份行之有效的積極不干預政策理念,社會對經濟發展有訴求,政府在有限度範圍內作出政策配合,讓社會自行調節,沒有過度的介入,以免政府的臃腫行政架構影響經濟發展步伐。這是其中一個香港經濟賴以成功的重要因素,當然,任何事情都應該與時並進,過往行之有效的政策,亦可以轉變,加上現時各階層不同聲音都勇敢地站出來,面對「要你解決但又唔會隨便任你做」的社會形態,政府要解決問題,自然要無所不用其極。
任何年代,住屋都是社會上最棘手的問題,由始至終,大部份人只想擁有一個可以安居樂業的家,所以《家》會繼續努力,做到最好。
伍志輝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