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節期間,收到了一份神秘禮物。是Vitra廠寄來的,倒覺得有點surprised,也有點興奮,皆因這間廠沒有每年send聖誕禮物的習慣,但如果有souvenir 寄來,通常都是有大型event要推介。拆開包裝,是一本名為Pop Art Design的展覽會畫冊。印刷精美之外,內容亦頗為充實。細閱之下,得知原來此圖冊是為Vitra Design Museum十一月到二月三日舉辦的同名展覽造勢。在行內,Vitra是比較有心有力推動家具文化的大廠。既然Vitra都要向Pop Art致敬,又適逢最近亦有Andy Warhol的巡迴展覽在香港展出,所以今期我都想趁熱鬧,寫寫普普藝術。
究竟普普藝術是甚麼?有些藝術家朋友告訴我,此藝術在美國art scene,50年代後開始風行,是美國廣告及消費文化的反映及投射。風格偏向顏色鮮艷奪目,也帶有漫畫或卡通的色彩。有些人推論普普藝術是20年代Dadaism(達達主義或稱為虛無主義)的延續。但達達主義相對普普藝術是較為陰暗,其諷刺更是極之偏激,對富人及政府的憎惡在藝術設計及文學中爆發出來。達達主義的滋長是知識分子見到民族主義情緒及通貨膨脹引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譏諷。這個現象與近年的art scene,有很多相像的地方:都是很多黑暗面,及對政府或大財團很多不滿的情緒。看看近代Banksy的作品可見一斑。
話說回頭,Pop Art通常是幽默的,教人會心微笑,訊息比較多褒意,很少貶意。況且它把很難明白的藝術普及化,所以我本人就不贊同衞道之士常說普普藝術不可定性為art。我想家具也是一樣,很多人會將designer chair神化,把比較mass的designer判定為不值一晒的類別。所以我完全同意Pop Art Design展覽會畫冊內文中提到:Pop Art其實為某些家具設計師如Philippe Starck、Matali Crasset預先鋪了一條康莊大道。Designer chair今天可以進入平常百姓家,Pop Art的普及化最功不可沒。
展覽會畫冊內展示了很多久違的作品,有五六十年代生產的,也有八十年代的展品,如1966年Gruppo Strum設計的Pratone(草地椅子)。Gufram廠數年前relaunch,我有幸在米蘭展試坐過。座位的彈力極高,令我一試難忘。但零售價是一萬歐元,所以我沒有引入到港。反而,我就曾引入過文中也有提到的Bocca嘴唇椅(1979)及Ettore Sottsass的Ultrafragola Mirror(1979)。Ultrafragola Mirror的造型令我想起80年代Disco,也令我想到紐約最經典的Studio 54。一幕幕我夢中想像的畫面:Tina Chow與Andy Warhol言笑甚歡;Grace Jones勁啤Mick Jagger,Liza Minnelli醉到七彩,Karl Lagerfeld與Yves Saint Laurent為了法國貴族Jacques de Bascher而爭風吃醋……當我沉醉在這夢幻中,我公司的同事卻對此作品大潑冷水,說像很cheap舞廳的一角。激死!幸好,香港都有識貨之人,兩件產品都很快賣出,證明我眼光沒看錯。
Pop Art家具實在曾經在60年代尾聲,及80年代流行過。如果硬要說出一個60年代最夠「卜」的設計師,則首選Verner Panton莫屬。在他的設計角度裏,永遠色彩斑斕,童心未泯。沒錯他最受歡迎的大作是Panton Stacking Chair,但此作品我覺得唔夠「卜」,更像organic design(生態設計)。比較能歸類Pop Art的是Ring Lamp及Panto Pop Chair。而最震撼的Verner Panton普普設計我會選Living Tower。因為它的concept甚至超出家具,達到一個living environment的概念。許多個Living Tower交叠之下,就構成一個衣食住睡坐空間。
講到80年代頭,其實也有着類似60年代的經濟好景,所以開開心心的Pop Art furniture又再次盛行。對比起60年代pop art furniture,80年代是娘味滿瀉的年代。用料也相對60年代產物cheap,大量用上kitsch味極重的laminate錶貼家具。而80年代Pop Art家品潮流的始作俑者是前文提及的Ettore Sottsass。時為1980年12月11日,Ettore召集了一大班志同道合的designers及architects開會,當晚唱盤上重複地播放着Bob Dylan的名曲「Stuck Inside of Mobile with the Memphis Blues Again」。他們決定集結大家力量,成立一個致力推動設計的團體,並以Art Deco及Pop Art styles作藍本,取名Memphis Group。當中積極分子包括Alessandro Mendini、Michele de Lucchi、Michael Graves、Shiro Kuramata等人。80年代,Memphis Group改寫了家具的潮流,鮮艷的撞色,與當時流行的fashion brand如United Colors of Benetton一唱一和。沒錯,80年代是bad taste的年代。Memphis Group的作品我大部份都不喜歡,但有一千零一件,我仍心思思想買回來珍重的。這件是Ettore Sottsass設計的Carlton Shelf……
作者:招國偉@aluminium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