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昨日(周五)再針對中國發表強硬言論,批評中方「為了政治目的」,容許國內爆發反日遊行,給日本企業和日本人帶來傷害,「作為一個在國際社會上負責任的國家,這是錯誤的」。他又重申,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台)主權上「沒有談判餘地」。
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被問到如何在堅持領土主權立場之餘,同時保護日本在中國的龐大商業利益時,他將兩國商貿關係受損,歸咎是中國一手造成。
去年日本政府宣佈將釣魚台「國有化」後,中國多處爆發反日示威遊行,有示威者試圖衝擊日本駐華使領館,又大肆破壞日本公司、工廠和出售日本產品的公司;加上中國民間杯葛日貨,估計令日本公司損失逾1億美元(7.8億港元)。日方認為,這一切暴力事件,背後都獲北京當局默許。
重申釣島主權「沒談判餘地」
安倍狠批說:「為了政治目的,傷害為中國經濟和社會作了貢獻的日本企業和日本人,我想說,作為一個在國際社會上負責任的國家,這是錯誤的。不只有損雙邊關係,對中國經濟和社會都有很大的負面影響。」
他希望日中兩國能回到戰略互惠關係,中方能冷靜應對,但重申在釣魚台主權問題上「沒有談判餘地」,又強調日本「絕對不會讓步」。
當地傳媒報道,日本海上保安廳針對中國加強在釣魚台周圍的海空活動,制訂了警備強化方案,將建一支有12艘船、約400人規模的「釣魚台特別行動隊」,不但計劃改造一艘6,500噸級、兩艘3,000噸級的老舊巡視船,還打算申請建造六艘巡邏船。政府下個財政年度更增加國防預算,是逾10年來首次。
另外,安倍本周派外相岸田文雄出訪菲律賓、新加坡、汶萊和澳洲,盼擴大跟這些亞太國家的貿易和投資。安倍下周就出訪印尼、越南和泰國,加強跟這些國家的關係。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解釋,「這三個國家是未來世界經濟的火車頭」,否認日本此舉是加強跟其他亞洲國家的關係來圍堵中國。
但安倍早前接受日本傳媒訪問時表示,日中兩國關係不能僅僅放在兩國之間作考慮,要以全球角度來看待。首先要強化美日同盟關係,其次要強化與東南亞聯盟各國的合作,並積極發展日本與印度和俄羅斯的合作關係。
這明顯是安倍在2006年首次出任首相時,所提出的「自由與繁忙之弧」計劃,即盡快構建對中國的外交與安保的包圍圈,迫使中國在對日關係上讓步。
法新社/日本共同社/中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