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梁之勢還看施政報告<br> - 張秀賢

倒梁之勢還看施政報告
- 張秀賢

隨着彈劾議案因建制派和功能組別護航被否決,倒梁之勢彷彿停滯不前,民間社會「回氣」當然是一個原因。不過,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都注視着下周三梁振英所發表的施政報告。基本上,今次施政報告將會決定梁振英日後的執政地位如何。可是,綜合各方面消息顯示,今次的施政報告實際政策欠奉,只淪為梁振英的治港宣言,屆時不只議會失效,政府亦宣告失效,民間只剩下自救之路。
還記得去年特首選舉的時候,梁振英主打基層群眾,深入社區聽取市民訴求。先不論此舉是真心,還是假意,但確實成功令部份市民對他有所期望,當時不少市民認為梁振英的管治能力較唐英年、何俊仁兩人優勝。然而,他上任半年以來卻完全不是那回事,政策「推出一項,跪低一項」,水貨客問題、港人港地則出了口術就當解決了問題;新界東北發展、龍尾灘發展造成社會嚴重分化;國教科爭議錯估民意;長者生活津貼不近人情,這些事件都引證出梁振英政府政令不行,再期望這個政府能在今次施政報告做點成績已經是脫離現實。
曾有人估計,梁振英會以派錢的方式收買人心,鞏固自身權力,以換取時間進行其政治任務。雖然最近消息透露政府派錢機會極微,但筆者認為仍有機會向每人派八千至一萬元(這個推算源於鄰近澳門政府向每人派八千元)。即使真的派錢,大家都不應輕易地被梁振英政府收買,皆因這些錢原來就是屬於我們的,派錢只是慷納稅人之慨。要知道,派錢本身是一件欠缺長遠政策目標,欠缺針對性的措施,最後假若政府真的只推出派錢措施,只是反映這政府能力有限,無法解決香港的社會問題而已。
現時社會觀望施政報告氣氛相當濃厚,不論倒梁,還是建制派挺梁,均要視乎民間對施政報告的反應才有明確路向。不過,到目前為止,倒梁之勢仍佔上風。不論如何,面對議會和政府失效,民間只剩下自救之路,不是再要向政府爭取甚麼,而是我們要說出社會要甚麼。皆因我們相信執政者應對市民負責。

張秀賢
學民思潮發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