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全球暖化才是末日來臨 - 盧峯

國際Z世代:
全球暖化才是末日來臨 - 盧峯

2012年世界末日的預言沒有實現,但對一些人來說,末日般的情景卻不遠了,特別是全球暖化的壞影響變得越來越明顯。過去一年,很多不同地區都經歷極為反常的天氣。美國碰上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平均氣溫是55.3℉(12.94℃),比1998年的舊紀錄高出1℉(0.55℃),比20世紀的平均溫度高3.3℉(1.83℃)。除了酷熱外,去年的雨量特別少,風災特別多,颶風桑迪更把美國東北紐約州等地打的天翻地覆。
澳洲的情況更糟,2012年南半球的夏天(最後四個月)是澳洲史上最熱的月份,平均氣溫高達104.6℉(40.3℃),比人類發燒時的體溫更高。踏進一月份,氣溫進一步上升,連被稱為進出南極門戶的塔斯曼尼亞也錄得107℉(41.6℃)的驚人高溫紀錄。澳洲氣象部門預計酷熱天氣將持續,決定在天氣圖上增加一種顏色以標示129℉(54℃)以上的高溫。
即使小小的香港也有異常情況。據天文台的紀錄,去年是香港最黑暗(陰暗)的一年,日照時間只有1551小時,是1885年以來最低紀錄。

沒有人知道今年的天氣會是更火熱或更寒冷,只知道極端的天氣近十年已經變得越來越頻繁,已經越來越影響人民的日常生活,撼動社會經濟秩序。著名經濟學者Joseph Stiglitz最近就撰文指全球暖化其實比歐債危機及美國的財政懸崖問題影響更大、更深遠,全球各國有必要加倍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追回過往的失地。
Stiglitz認為,反常的天氣雖然影響遍及全社會,但由於貧富懸殊及發展不平衡,低下階層、貧困地區往往受創最深,復原最慢,甚至久久難以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即使富裕國家如美國、日本,她們的低下層受災民眾也吃盡苦頭,長時間難以翻身,又或是被迫背上沉重債務。Stiglitz擔心,各國政府忙於處理短期或迫在眉睫的財政、經濟危機,極可能把全球暖化這個重要課題放在一旁,甚至為了刺激經濟而不惜破壞環境,重新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令二氧化碳排放進一步上升,令全球暖化的速度加快。
Stiglitz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歐、美、日政府首腦及政界人物近幾年都把焦點放在金融危機、救市等問題上,環境保育、氣候暖化等問題彷彿在國際社會的議程上消失了。三年前氣候峯會提出的各項指標及承諾更是沒人跟進,沒人監察。若果只見眼前危機不考慮長遠發展的情況持續,全球暖化過程將像煞車系統失靈的車那樣失控加速,最終令全球車毀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