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心人走火入魔 - 盧斯達

好心人走火入魔 - 盧斯達

社區組織協會到政府門前請願,要求梁振英助民紓困。協會主任何喜華說,梁振英是歷任特首中最願意落區、施政最顧窮人的。
第一次聽到何喜華的名字,是曾蔭權當政的時候,聞得他在港台節目上談及窮人苦況時灑下熱淚,人人不禁心頭一熱,豎起拇指,說道:「真是個有心的好人!」
當天的「好人」,今天好像成了天字第一號梁粉。有人辭官歸故里,連夢熊大師也宣佈自己已經「不存在」梁粉這個身份;有人漏夜趕科場,何喜華高度肯定梁振英,並且積極建言,成了梁振英極少數的「非二百五十元」支持者。
我當然不曾質疑過何喜華幫助低下層的心,但就是這個心,讓他左右不是人。也許是前兩任特首都不吃人間煙火,從來對貧窮問題冷漠。現在來了個愛落區愛民粹的梁振英,「壓力團體」如獲至寶、不勝感動,認為終於遇上仁君,可以齊心做好人、齊心做好事了。
何喜華是個好人,但好人最容易走火入魔。即使深知梁振英只是處於政治劣勢,而向弱勢小民巧言令色爭取支持,他也不管真真假假了。為了「幫人」,暫做梁粉也沒關係,可拿多少資源就拿多少。好像曾鈺成談論民主進程,也說了一番「有幾多攞幾多」的糖衣毒話。何喜華心裏想的,也可能是「幫多一個得一個」。

好人最容易走火入魔。因為他們為了心中的正義,可以不惜向惡勢力輸誠,以求取得「階段性成果」。《天與地》的鼓佬是個工運鬥士。可是他為了進入議會「幫更多人」,在選民面前做騷,假意原諒出軌的妻子,兼公開承認自己長期冷落妻子,以博取同情,一根刺卻早已埋在心頭。這個角色後來的下場,自不待言。
上世紀初期的中國,在年輕知識分子之中,誰人不是存一顆好心?面對山河破敗、窮農永遠沒有出路的悲慘世界,他們想不通,於是引入歐洲傳來的共產主義理想,身先士卒,傳播思潮,被國民黨捕殺的知識分子不計其數,實為仁人志士悲壯一筆。然而,共產主義在中國,就算發於好心,其邪不改,仍然禍害整個中國、毀滅了中國的元神。到今天,我們仍然承受着這種一顆好心種下的惡果。北韓的源頭,也不過是基於反日反帝反殖的高遠理想,但最後卻打出了一個獨裁黑暗的人間煉獄。
為了窮人,何喜華從來不想擺出一個反對政府的模樣。他宣稱社區組織協會只是壓力團體,但為了事功,與權力機關越走越近,是很自然的趨勢。最終他們會被極權馴服或者出賣、為暴政來臨的共業添上幾筆朱紅。在歷史上,許多好人和知識分子,都用自己和別人的鮮血寫下了許多屢試不爽的教訓。

盧斯達
「無待堂」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