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PLORER】
英國有二百多年觀鳥歷史,一到周末,哪個紳士淑女不是換上一身獵裝,走到鄉郊觀鳥去。當英國人發現香港的濕地、森林、灌叢與海岸等多樣生態環境吸引了林林總總的雀鳥、香港又是季候鳥遷徙的樞紐時,我們還只是個會吃野味的民族。
尤德、彭定康都是鳥迷。前特首曾蔭權受1978年至1985年任香港銓敘司的羅能士CBE(John Martin Rowlands)感染,愛上了觀鳥,可惜主權移交後曾爵士口味被「染豪」,迷上私人飛機與遊艇;香港的濕地、魚塘、森林都變作豪宅,觀鳥愛好者可憐家燕連築巢之地也沒找到一角,卷羽鵜鶘不來了,鳳頭鵐幾乎消失得無影無蹤。
天空看似一樣,其實連鳥兒都知道,昔日的雲霄和今日的穹蒼早已不一樣。
記者:顏美鳳
圖片:受訪者提供
香港第一個軍營,位於新界上水新田附近,可遠眺米埔自然保護區,每年約9月至翌年的3月,北部地區於冬季時變得非常寒冷,鳥類會因缺少食物及避寒而向南遷徙到溫暖的地方過冬,在南移的路線當中,香港就成為這群候鳥的補給站。米埔的候鳥迷倒許多駐港軍官,本港的觀鳥文化也是由英國軍官一手引入的。
英軍早年推廣觀鳥文化
1957年已成立的觀鳥會就是由一群外籍人士組成,1989年才有第一場廣東話觀鳥班,直至1997年才有第一個華人會長林超英。已故前港督尤德爵士更是觀鳥狂熱分子,1984年第一屆香港觀鳥比賽,他也是參賽者之一。當年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尤德奔波中港兩地,一有閒暇就會一個人到米埔浮橋外的觀鳥小屋觀鳥,1986年於北京逝世前一星期,香港觀鳥會榮譽顧問林超英就在米埔碰到正在觀鳥的尤德,後來興建的香港公園觀鳥園就是以尤德爵士命名。
米埔七十年代成為自然保護區,回歸前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公約,都是靠駐港三軍總司令卓保邦(Sir John Chapple)與一眾英國軍官一手促成。香港最早期的觀鳥紀錄都是由英兵隨手在一些軍用信紙以圖畫、文字將鳥類的特徵記錄下來,不似今日人人手持一部數碼相機,再稀有的鳥類在800米的長鏡頭下都被攝得巨細無遺。
越來越多人參與雀鳥拍攝,一發現新種雀鳥會員就會通報觀鳥會,1998年觀鳥會記錄本港有448種野生雀鳥,最新審核確認的鳥種已增至514種。觀鳥會推出的香港鳥類圖鑑,當中有許多美輪美奐的圖片都是出自43歲的郭匯昌手筆,他是香港葡萄酒會的創會會長,在中港兩地經營葡萄酒買賣生意,八年前涉足「鳥攝」這活動,有次在大嶼山一個荒蕪的泥灘尋覓鳥蹤,突然天上有隻紅頸瓣蹼鷸從天而降,就跌落在他身旁,他看到雀鳥已經全身濕透,肯定是千里迢迢拼盡一口氣從遠方飛來,筋疲力盡不支倒地,這一幕震撼他的神經。「從前只想影一張靚相,現在會鑽研牠的習性,希望透過環保愛惜雀鳥。」
目擊生死戰 崇敬小生命
有次參與觀鳥會出海拍攝雀鳥的活動,回程時船隻向赤柱岸邊駛,一群人親眼目擊一隻黑鳽也正往靠岸方向飛,但見黑鳽沒氣沒力,跌跌蕩蕩,船上的人心裏都為牠打氣,但黑鳽還是挨不過去,掉進水裏就沒再起來了,「全船人都替牠不值,只五分鐘船程,但對一隻空肚的雀鳥來說,沒樹可停靠覓食,挨不住就丟了一條生命。」
幕幕生死搏鬥教他動容,他要用照片為香港的雀鳥留下印記。「有不如意的事就去影雀,告訴自己,你帶住幾十萬器材去影雀,慘得過隻雀只為一個容身之所、一餐飽飯?」他從前住在加州花園,現時家住錦田,都是與南生圍和米埔為鄰,離不開新界,因為他幾乎每朝早上班前都會帶備望遠鏡、相機、長鏡、腳架拍攝雀鳥。
看他的作品集,每一張也是一個有關生命的故事。當我見到紅嘴鷗在鏡一樣的水面上跳舞,美得像仙境,以為是東非湖景,原來竟是元朗南生圍的景致,是我從前家住新界時每日也會經過卻沒瞧一眼的魚塘。一幅鴝姬鶲溪邊展趐的圖片,是亞馬遜河的風景嗎?他竟說那就從前我最討厭、每次也繞道避過怕蚊咬的錦田水渠,我指着一隻身披彩綠羽毛的長嘴鳥以為是甚麼稀有品種,郭匯昌說:「是普通翠鳥。」牠就是香港的留鳥,有水的地方也有牠的蹤影。怎麼我從來沒注意牠是如此地美艷。
訪問一完,我就跑去買了一個望遠鏡,因為我知道今日看到的,明天、後天可能已經不一樣,前人守衞、後人糟蹋的又豈止是大自然。好趁他還在。
彩鷸展雄姿 Rostratula benghalensis
這種水鳥常棲息於塱原濕地,習慣於日出日落出沒,可以拍到兩隻雄性的彩鷸在鬥展雄姿來取悅雌鳥,非常難得。
鴝姬鶲展翅 Ficedula mugimaki
少見的過境鳥,愛以溪渠中的蚊及微生物作食糧,為拍得這照片郭匯昌在錦田的水渠待了半天,不惜被蚊咬得滿手傷痕。
赤尾鶇的遺照 Turdus naumanni
剛過去的12月尾,香港觀鳥會副主席Mike Kilburn在機場附近發現一隻來自西伯利亞、過去只有十個到訪香港紀錄的雄性成年赤尾鶇,經觀鳥會將消息發佈後,郭匯昌第二朝清晨4時就抵達機場,拍下這張完美照片,兩天後已經收到「鳥友」發現這隻赤尾鶇斷頭的屍體,相信是被鳳頭鷹所殺。
日間的斑頭鵂鶹 Glaucidium cuculoides
確定牠在錦田的出沒地,郭匯昌凌晨4時置好帳篷,等天光時拍下這照片。
捕魚中的白額燕鷗 Sterna albifrons
是夏候鳥一類,喜棲息於海邊。郭匯昌拍到這隻白額燕鷗在大生圍魚塘裏覓得一條小魚,歡天喜地帶着魚穫出水的一刻。
普通翠鳥艷麗 Alcedo atthis
是香港的留鳥,差不多有水塘的地方都見牠蹤迹,但體長只有16cm左右又飛得快,所以很難見識牠艷麗的毛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