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治療醫肝癌新希望 <br> 助中晚期患者延壽

體內治療醫肝癌新希望 
助中晚期患者延壽

【本報訊】肝癌早期病徵不明顯,患者發現時多屆晚期,八成病人無法以手術治療,傳統治療只能延長數月壽命。醫學界近年引入「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SIRT)」,把放射性同位素直接注射到腫瘤血管,釋放輻射殺死癌細胞。有研究發現,中晚期肝癌患者接受治療後,逾三成人腫瘤明顯縮小,壽命可超過一年的病人逾三成,為肝癌治療帶來新希望。
記者:嚴敏慧

肝癌是本港第三大癌症殺手,每年新症逾1,800宗,粗發病率達26.5%。養和醫院綜合腫瘤科中心副主任梁惠棠醫生表示,由於肝臟無痛感神經,初期肝癌症狀如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並不明顯,大多要到黃疸病及腹水時才被發現,惟癌症已屆中晚期。八成病人會因嚴重肝硬化或腫瘤太大等原因,無法以手術切除,藥物治療及體外放療的效果也有限。

兩個月後腫瘤縮小

養和醫院分析了03至去年,133名於該院接受選擇性體內放射治療的中晚期肝癌病人,當中85名為原發性病人,45人為轉移性肝癌病人。結果發現,治療進行兩個月後,36%病人腫瘤明顯縮小,肝癌細胞腫瘤標記「甲型胎兒蛋白」水平下降。原發性及轉移性病人的一年存活率分別為31%及32%,兩年存活率則為8.2%及2.2%,而接受傳統治療病人壽命平均只有數個月。
梁惠棠表示,進行治療時病人大腿鼠蹊位置會開一個小切口,小導管會經此引入到肝動脈,把數百萬個含放射性同位素「釔90」的微球體,直接注射到肝臟內向腫瘤提供血液的小血管中,釋放輻射殺死癌細胞。
他指出,此治療適合無法透過手術切除腫瘤、未有嚴重擴散、肝門靜脈無血栓及肝功能良好的病人;治療前也要進行模擬治療測試,確定正常組織不受幅射太大影響才可展開治療。
不過,研究中有3%病人出現嚴重併發症,包括放射性肝炎、放射性胃炎及放射性肺炎等,梁惠棠指,這類併發症無根治方法,「要等佢自己好,唔好彩可致死」。此治療本港公立醫院及私家醫院均有提供,養和醫院每次收費約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