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幾個行業,我一直認為是生意人的英雄塚,少沾手為妙。風險離奇多的航空業是一例,家電是另一例,所以雖然我看好蘋果電腦,但對於盛傳它有意推出Apple TV,也替其抹一把汗,答案很簡單──中國!
本周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CES國際消費電子展,是世界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消費電子產品展。各家參展商好像選美比賽的美女般,在台上盡展本錢,爭妍鬥麗,讓外界一窺最新家電或手機潮流。
今年也不例外,幾家電視廠商三星、Sony、LG等均公佈最新機種,鬥的是超高解像制式4K(較現時高清解像度再高四倍的新標準)、鬥薄(四毫米)、聲控加手勢操控、智能搜尋內容等不一而足。
市場萎縮 新技術未扭劣勢
目不暇給之餘,輿論的焦點,卻集中在沒有參展的蘋果身上,認為幾家電視廠勇武晒冷,全因為要把蘋果山雨欲來的風頭蓋過。因為市場側聞蘋果已設計了幾款非常有型的電視,而行政總裁庫克(Tim Cook)上月接受電視訪問時,曾指電視是蘋果非常感興趣的範疇。業界順藤摸瓜,以為蘋果將於年內推出Apple TV。
以蘋果過去產品的顛覆性來說,大家嚴陣以待也屬自然反應,尤其是電視機已是一個不斷萎縮中的市場,研究公司NPD估計,全球電視機去年付運料跌6%。這幾年一度令人翹首以待的創新,如3D電視、OLED技術、上網及節能功能,均未能扭轉電視機銷售的頹勢。
不過,若蘋果加入戰團,將其必殺的軟件平台帶到電視,讓手機、平板電腦與電視來個無縫對接,聽起來確實興奮,但對於蘋果來說,未必能帶來可觀回報。
一來,蘋果的死敵三星,早已是電視機的霸主,蘋果已沒有先發優勢,三星為保市場,必定埋身肉搏,同你死過,蘋果未必可以貫徹其高價高端策略。即使可以,但目前全球電視廠家一年賺的錢,不及蘋果一季在iPhone賺的一半,即使可以後來居上橫掃市場,又能為盈利帶來多少憧憬?
或者有人會說,電視的硬件微利,但本身可以作為一個出售內容賺錢的平台,電視內容確實是大生意,但可以收費的節目內容不像Apps般零散,人人都可以做,而是牢牢掌握在幾家國際大媒體公司,他們對讓蘋果分羹有多抗拒,看看之前蘋果為電視機頂盒談分銷權已可知一二。再者,要在電視內容上獲利,蘋果現有機頂盒已可以做到。
內地山寨無極限 難有勝算
當然,令我更加看淡蘋果電視前景的,是內地的山寨創新,隨處可買的USB手指,把這隻二、三百元的手指插入電視,迅即可以無線上網,駁通內地的視頻網站,瀏覽海量的電視電影(不要問我版權誰屬)。
強如蘋果,也未必能組合到這樣一個齊全的內容資料庫,兼且還要「放題」。在強烈的性價比差異下,蘋果要與強國硬撼,後面還有個三星在狂攻,實在犯不着花精力來打這場勝算及戰利品都不大的泥漿摔角。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