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是日由盧主席秘書Joycelyn執筆。
燃燒完剩餘的年假回港,一打開facebook,已被「周南」二字洗版,唔通呢位回歸前最後一任的社長……細心一看,原來係《南方周末(南周)》,因為新年特刊被批改而引發一眾編輯及記者不滿,最估唔到嘅係佢哋竟公然抗命,甚至利用網絡輿論去廣發消息,實教我深覺驕傲。
點解?因為做得傳媒,就應該要有呢種風骨,就算係一個小記者(咪就係我份前職),都應該堅守自己嘅「樽鹽」。
仗義執言 教人動容
在內地,新聞多以寫(或老)作居多,每次翻看內地新聞都不禁呵欠連連。鬼咩,內地傳媒向來緊循黨的路線,喺偉大領導之下,國泰民安,還有真實可言?既然黑可成白,改改文章又有甚麼大不了?不過,請容我大膽假設並小心推斷,今次能夠觸怒一班傳媒人,且挺身而出,相信他們定是受到極大侮辱。
禍源就係唔知邊隻騎呢領導,竟然搵個文化學識明顯低幾班的人批改文章,連我這個讀番書嘅歷史盲,都知大禹治水應該是在4000年前,而非文首所寫,無端打對折,得返2000年,呢啲先係「瘋狂歷史補習社」。之後仲要嚟句「眾志成『誠』」。For God's sake,亂寫歷史、錯字連連,難怪《南周》一眾傳媒人會被激得七孔生煙。
敢言素來就是內地政府的忌諱,更何況是媒體,其實以開明為尚的南方系早受整治。今次竟在打壓之下,還有人仗義執言,怎不動容。事件亦成為內地罕見的反對新聞審查抗爭,並迅速引起中港兩地民眾的關注。縱然《南周》收場幾可預知,但正如梁文道所言,就算明知失敗都要撐!
以南為鑑,唔知香港傳媒一眾編輯大佬會否有他朝吾軀的感受?回歸以來,唔少媒體未戰而屈,自我審查風氣瀰漫。甚者要數近日大出風頭的二奶台,轉咗股東後,越見墮落。不但製作宣傳式節目,開埋洗腦班,儼然成為中宣部工具,近日更傳出原來啲高層要求那些亞姐或藝員做陪客,否則就不會再獲派工作。呢啲不就是內地慣見的社會陰暗面?所以點解呢個台又可以繼續生存,道理簡單,因為只有那些主事者才能不分是非黑白,一直盲目騎着馬舞向大北方走。
Joycel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