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名昭著的勞動教養(簡稱勞教)制度,在內地實施近60年後將壽終正寢,在強大的民意和輿論壓力下,北京當局決定將於今年內停止使用勞教制度。據內地多個網站昨日報道,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宣佈,中央已研究,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後,今年停止使用勞教制度。多位學者表示,這是當局釋放善意的改革訊號。不過,這則重大消息稍後在網上「被消失」,甚至連「勞教制度」在微博也被列為敏感詞組而禁止搜索。
孟建柱是在昨日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上宣佈這一決定的。他表示,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批准之前,將嚴格控制使用勞教手段;對纏訪、鬧訪等三類對象,不採取勞教措施;中央政法委已制訂徵求意見稿,建議將涉及法律及訴訟的信訪(來信來訪,百姓申訴方式)從普通信訪中分離出來,納入法治軌道,以改變信訪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現象,樹立法治權威。
加快矯治法立法進程
孟建柱還稱要以人為本、維護公平正義。信任不能替代監督,當局將進一步推動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和戶籍制度的改革,尤其要加大對司法權力的監督。今後,黨政官員不能就個案打電話寫條子,誰打招呼就將他曝光,否則就沒有公平正義。許多民商事案件,背後都包含利益。
勞教制度將被掃進歷史垃圾堆的消息,在學界和網上引起極大迴響。多位受訪學者肯定當局順應民意和潮流的改革舉措。一直奔走呼籲廢除勞教的北京理工大學司法高等研究所主任徐昕表示,這些年來雖因呼籲廢除勞教蒙受壓力,但努力沒白費。至於當局為甚麼只提「停止使用」,而不是「廢除」勞教制度,有專家解釋,當局停用勞動教養後,將加快《違法行為矯治法》立法進程,等矯治法出台,勞教才會壽終正寢。因言獲罪被勞教的重慶村官任建宇在微博上說,「勞教制度停止使用,每個能動的個體都為之貢獻了力量」。
但也有不少曾受勞教之苦的人士,不滿當局沒承諾「廢除」勞教制度,稱中國距離法治社會仍有很遠路程。母親於十八大期間,在北京被遣返蘭州勞教的北京理工大學研究生郭大軍稱歡迎停用勞教,但中國距離法治社會仍遠。
勞教意指勞動、教育和培養,公安機關可不經法庭審訊定罪,就對疑犯採取限制人身自由、強迫勞動、思想教育等措施,被視為當局違法違憲打壓異己手段。近年來,在當局「穩定壓倒一切」的政策下,勞教又成為各地政府隨意關押訪民、打壓民意、遏止民主的私刑工具,可謂劣迹斑斑,因而一再激起民怨,要求廢除勞制度,幾乎成為全民共識。
昨日中午,北京《法制日報》浙江記者站站長率先在微博披露上述消息,隨後有參加全國政法工作會議的官員,向媒體證實孟建柱的說法。各大網站隨即爭相在頭條位置轉載,但數小時後,相關消息及微博又突然在網上消失。專家分析,停止使用勞教制度是重大的法律行為,孟只是在內部會議上提出中央意見,還須經法律程序完成,官媒不能事先公佈,並不影響消息的準確性。
北京財新網/《蘋果》記者
中國式勞教
•甚麼是「勞動教養」
勞動教養就是勞動、教育和培養,簡稱勞教。中國勞教制度是從前蘇聯引入,非依法律條款,而是依據國務院相關法規的一種行政處罰。
•毋須法庭審訊
公安機關毋須經法庭審訊定罪即可將疑犯入勞教場所,限制人身自由、強迫勞動、思想教育,最長四年。
•哪些人可被勞教
涉及危害國家安全、殺人、搶劫、強姦、放火、綁架、爆炸等案件,但尚不足作刑事處罰,和涉及倒賣車票、船票、賭博等,都可以被勞教。
網民有話說
「(共產)黨一再教導我們『不能高興得太早』。」
「估計幾年後勞教會以其他變種出現,轉為地下。」
「把拖時代後腿的維穩式勞教,盡早掃進歷史垃圾堆!」
「勞教沒有真正的廢除,只是改了個叫法而已,以後改稱為『違法行為矯治』。」
「終於把廢除萬惡的勞教制度提上日程了,這是法制的勝利!」
「律師的努力暫停了勞教制度……努力未必有收穫,不努力一定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