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加坡學習 - 高慧然

向新加坡學習 - 高慧然

前不久,新加坡地鐵公司SMRT為遷就華人乘客,試行在原有的英文報站外增加普通話報站,此舉惹來「遷就中國新移民」、「對其他母語國民不公平」等指摘,不止英文傳媒,連華文傳媒也強烈不滿。原定到今年一月中的普通話報站測試,十二月初便倉卒爛尾。
民眾和傳媒對地鐵增設普通話報站的反應之激烈,出乎地鐵公司預料。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反對地鐵增設普通話報站的,有許多是當地華人。他們認為,去一個地方旅遊,就應該領略當地文化,去一個地方移民,更應努力融入當地文化,入鄉隨俗。
新加坡的做法值得借鏡。一個地方的人努力捍衛當地文化、語言、文字,保留本土特色,乃社會責任,以確保其代代相傳。為遷就外地遊客或新移民而輕易改變,是本末倒置。新加坡人聽到地鐵上的普通話報站覺得不爽,香港人看到通街的殘體字標誌又何嘗不是?
值得探討的是,新加坡乃多民族國家,華語亦是當地四大官方語言之一,當地人對普通話報站之反感,似乎不僅僅是「對其他母語國民不公平」,更因為近年來大量中國遊客出入,對當地的文化、文明、價值、秩序造成強烈衝擊,令人抗拒。中國遊客「振興」別國經濟的同時,也帶來難以估量的禍害。「我們願意為此承受多大的代價」,這問題值得每個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