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未雨綢繆」何解?讓老師舉個就手例子:這次旋風式飛往東京會晤歌舞伎壇打令,預知大部份時間必須駐守旅館,收拾行李時特為帶了一小罐Fortnum & Mason果茶,以免天寒地凍,日日夜夜焗住飲淡而無味的白開水和糖份過多的Calpis。你們好奇了:去到五花八門的大都會,為什麼不新宿澀谷表參道通處跑,還有那一系列招待各路基佬的24會館,何止夜夜笙歌簡直日夜蕭歌,怎會搞到一個人宅在淺草小客棧?因為,嗚嗚嗚,應承上月底交貨的字幕翻譯只做了五分一,不能不放棄誘人的風花雪月,除了到劇場當熱情粉絲,只能乖乖龍飛鳳舞完成任務。什麼?這是「未雨綢繆」的相反?大人講嘢幾時輪得到細路仔駁嘴,再多口多舌,睇我搵唔搵娛樂圈巨掌兜巴星摑到你粉面泛紅霞吖嗱!
之所以這麼缺乏動力,拖來拖去不願高抬賤手,理由其實十分充份:尚未看過影片,不知道無話兒的皇上榮獲奧斯卡後的演出有多精彩。一見編劇是心儀已久的高安兄弟擒擒青應承,即使「盲譯」也在所不惜,能夠一親他們的芳澤,冒着會錯意的危險欣然上陣。四五年前他們那部精彩的《CIA光碟離奇失竊案》,譯了預告片後公映日期忽然提前,我的檔期一早排了給米可諾斯的陽光,只好拱手相讓,成為事業無可彌補的一大恨事;這次不免提心吊膽,恐怕尚未褪色的歷史會重演,不但再次擦肩而過失諸交臂,還被行家唱衰唱臭。題外話:近年網上頻頻見到「預告片」被稱為「片花」,還以為是台灣人或大陸人起的頭,後來查資料,始作俑者原來是港胞,這才恍然大悟「賣片花」這名詞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