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聶華苓:到美國,我就不政治冷感了

元氣堂:聶華苓:到美國,我就不政治冷感了

電話筒裏傳來遠在美國的文壇傳奇聶華苓「Hello」一聲,開始了這個全港獨家訪問。
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記述了她的傳奇一生,由中國到台灣,後來在白色恐怖之下,她遇上了一生摯愛Paul Engle,到了美國定居。讀她2008年作品《三輩子》,你會發現這個「一生都不愛碰政治」的女人的自傳,起碼有300頁都是政治!遠在美國的聶華苓說:「哈哈哈,我到了美國就對政治發生興趣了,每次投票我都要去!」
記者:何兆彬

「我的一生並不容易」

聶華苓下周就88歲了,據《三生三世》導演陳安琪表示,她獨居多年,兩個女兒早就搬走了,與她感情要好的孫女會每數月探望她一次。除此之外,每天起居飲食,駕車外出買菜都是老太太一個人。陳安琪與今年往愛荷華參加國際寫作計劃的陳智德(詳見附文)近月都見過她,聶老太身體仍然健壯,精神不俗,記者一聽到她爽朗的聲音,就知此言非虛,聶華苓的對答、反應都依然敏捷。只是大概不大願與外人接觸,她只答應了兩個電話訪問,一個在台灣,這個訪問,是香港獨家。
看電影《三生三世》,不少人印象最深的是她與一生最愛Paul Engle的一段矢志不渝的愛情,記者試圖請教88歲老太太對婚姻、愛情的看法,但她只淡淡的說:「在乎個人的生活經驗,要個性相投。在乎個人,沒有一定的。」談拍攝她為主角的電影《三生三世》,她熱烈起來:「我跟你講,一部電影跟一本小說,都是藝術品。陳安琪跟我大女兒是中學同學,我從小就很喜歡她,後來她也來了愛荷華讀大學,我們就一起度過了四年。畢業後,她到了洛杉磯,我可以說,我的一生並不簡單,要拍並不容易,很多細節要放棄,但她是個很適合的製片人,我知道她搜集了很多資料,拍了很多個小時。她的電影,有客觀,也有主觀,裏面有這麼多資料,又拍得這麼嚴謹。我感動的,是陳安琪花了這麼多時間、精力去拍我的故事。」

「在美國,每次投票我都享受」

但再讀她的自傳《三輩子》,你會驚覺這個曾在書中自稱「政治冷感」、「我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的女人,花了一半以上篇幅,描寫當年的政治氣氛下,父親被害,她母女幾人怎跑到台灣,然後愛上了文字,她在結識的一班社運分子圈中,在透不過氣的政治氣氛下,怎樣看着一個又一個的朋友被迫害──創立《自由中國》的雷震坐了十年政治牢、多年密友殷海光被長期監視,朋友詩人艾青(原名蔣正涵,但因反對國民黨而被判入獄,艾青的艾字,其實是他寫完草花頭,想到對蔣介石的仇恨,加上一個X字)等等。
這麼多事情發生以後,你的書花了這麼多篇幅描寫這些,你心態有改變嗎?
聶華苓:「我就是經歷過這麼多政治,我有被政治迫害過!但你這問題問得好,我到了美國以後,我反而對政治產生興趣,每次有選舉我一定會參加,我一定要選,我就是要投那一票,我很高興,也很享受!」
但你從前在那環境下,身邊朋友都是政治/社運分子,你從為甚麼從不沾政治?
「對,因為從前的政治太複雜了,當時有政治迫害。因為當時有歷史背景在嘛,以前要說甚麼都是不可能的,我們沒有選擇。」

聶老太與陳安琪導演

「我現在是外國人了」

朋友被政治迫害,聶華苓自己呢,即使活在一堆社運中堅分子中,但她早年就說自己政治冷感,就是64年移居到美國後,仍然受到政治的干擾,中國在加入聯合國後,她被台灣政治列入黑名單,74年後不能再回台灣了。在連載中的作品,都得馬上抽起。87年台灣政治起變化,88年她終於再回到她稱「樹枝」所在的台灣去。從電影所見,馬英九當總統後她再回了台灣一趟,馬英九為了當年國民黨所做的齷齪事情,向聶華苓道歉,而她也落落大方的接受了。
「無所謂,因為不同的時期嘛。台灣現在已經開放了,已經普選了。」但當初你也是因為白色死恐怖才離開台灣的吧?「當然,我是因為白色恐怖才到美國的,發展到後來,台灣的情況也很糟糕,當年要出台灣不容易,我要先拿出境證,但是我真的與政治無關,他們也不能一下子抓這麼多人,就不用抓我了。現在台灣的新聞我也會注意。」那麼你對於台灣、香港、中國的年輕人,你有甚麼建議?「我當然不能建議甚麼了,哈哈,我現在是外國人!不能說甚麼了,只能遠遠的看。大陸很複雜,人也多,地方也多,要多花些時間吧,台灣走到現在,也花了半個世紀嘛,其實我住這麼遠了,不能發表意見。」對於華人的政治、社會時局,老太太似乎還是想保持距離,別說來生,這一生她就不願做中國人了。

三輩子之三,認識Paul Engle後與他奔走到美國愛荷華定居,直至今天。

三輩子之二,少女時代(右),在台灣。

三輩子之一:孩童時期,在中國。

「IWP只看作品」

從電影《三生三世》中,我們得知聶華苓因為與丈夫Paul Engle創立「國際寫作計劃」(IWP),被後世稱為「世界文學組織的建築師」、「世界文學組織之母」。再細讀《三輩子》,方知道在IWP之前Paul剛創立了「愛荷華作家工作坊」。某一個下午,Paul與聶二人在河上的小船喝酒閒聊,聶突發奇想問Paul:何不創辦一個國際性的寫作計劃?Paul本來認為為作家工作坊創立時遇上很大阻力,這樣未必行得通,但結果他們兩夫妻真的辦了,而且大為成功。電影導演陳安琪說:「拍電影時認識Paul的朋友都告訴我,Paul年輕時是美式足球員,美國人很崇拜美式足球員,他又很有個人魅力,最擅於Fund Raising(資金籌集 )。」IWP就是這樣,在1967年誕生了,而且越辦越成功,促使愛荷華成了世界三大文學城。
由1967年起每年舉辦,IWP成了愛荷華州的盛事。電影記述了冷戰時期,Paul聶夫婦不理政治/國家背景,請了不少敵對國家的作家參加IWP,聶華苓說:「我們只看作品,其他背景都不考慮。但陳映真的時代,我就一定要請他過來,因為他被迫害!他小說寫得這麼好,但坐(政治)牢坐了──應該是七年,當時是蔣經國的時代了。」戲中常見作家為了立場不同而爭辯、吵架,聶聽到這裏連忙說:「其實我沒印象了,我退休二十幾年了。來愛荷華的作家,寫作也好,參加也好。其實他們都處得挺好的,他們是辯論,不是吵架。我記得陳映真來的那一年,中國大陸來的是王安憶,香港是潘耀明,他們都處得很好。」
談了約二十分鐘,老太太說了句「就說到這裏吧,好不好?」結束了這次遠距離的訪問。

2012 IWP香港作家陳智德

由聶華苓夫婦創立的IWP(國際寫作計劃)每年仍在愛荷華州舉行,自09年起,香港人選由何鴻毅基金負責選人,結果09年選上董啟章、10年韓麗珠、11年謝曉虹,今年則是陳智德博士。陳智德:「我8-11月去了兩個半月,IWP每年都會有活動,例如參加Presentation,發表論文,介紹中國文學,又會把我的作品翻譯成英文。」聶華苓自88年起已退休,但仍擔任IWP顧問,特別會與與華語作家見面吃飯,「她請過我們吃過幾頓飯,我就向她請教IWP的歷史,她特別告訴我最早去IWP的香港作家,包括溫健騮、何達及舒巷城的事情。雖然年紀很大了,但聶華苓仍很關心華語作家的發展。」陳智德前後看了三次電影《三生三世聶華苓》,「分別在愛荷華、紐約、香港。電影拍得很好,但我想戲內記述的氣氛,與今天的IWP頗有分別。大概自Paul過身後,國際作家不再如以往,會常到聶華苓家中作客了,從前作家都由他倆夫婦親自接待,氣氛會親切一點。電影中的年代,中港台文學界的交流還不如今天頻繁,好多作家是在愛荷華才第一次見面,它對當代文學有很特別的意義。而對於國際來說,聶華苓夫婦還特別會請來東歐作家。」戲中的七十年代,作家們吵架喝酒談戀愛,今天的寫作計劃沒那麼離經叛道了,但陳智德還是找到平常不大可能有交流的作家,「每一年,計劃共33名作家參與,其中緬甸、紐西蘭作家都是我沒有遇過的,印像最深是緬甸作家,他告訴我,由於他從前參與過人權運動,所以坐過政治牢!」

陳智德今年代表香港,出席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三生三世聶華苓》將於1月12日起於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獨家放映,MOViE MOViE(now TV 132頻道)亦將於1月同步獻映,於1月13日(日)晚上10時正及1月26日(六)晚上8時正播映。

送限量MOViE MOViE月曆

《三生三世聶華苓》除了1月12日於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獨家上映外,同步也會在MOViE MOViE頻道(now TV 132)播放。現送出限量月曆,內附全年戲票及美食優惠券,總值超過港幣$350。請將以下問題正確答案,連同個人資料(中英文姓名、手提電話號碼)透過電郵發送至mailto:[email protected],電郵主題請註明「蘋果日報讀者想要MOViE MOViE月曆!」,首20名讀者將獲電郵通知,憑認證電郵列印本,於2013年1月25日或以前親臨油麻地百老匯電影中心會員部領取,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問題: 聶華苓撰寫的自傳,書名是甚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