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人士種出自信<br>做農夫或導賞員 提升溝通技巧

智障人士種出自信
做農夫或導賞員 提升溝通技巧

【環保地帶】
智障人士都可以「綠」得精采!匡智地區支援中心(新界北區)推行「愛不止息」智障人士農耕社區關懷計劃,分別培訓10多名學員做農夫;50多名學員則學做導賞員,實行以「手」及「口」實踐綠色生活,再透過與公眾接觸的機會,學習有機耕種及提升溝通技巧,助他們融入社會。 記者:陳詩雅

兩位同為輕度智障的學員Sam及阿俊分別擔任導賞員及種植員。Sam今年22歲,回想前年參加的「農場導賞員訓練課程」,對植物耕種的知識由「零」開始,從為盆栽澆水,到濕地公園及中大實地考察,再於計劃大本營粉嶺坪輋李屋村田地親身考察、學習各項設施用途,綠意盈盈的青田,令他一點一滴的對耕種產生興趣。

日曬雨淋無怨言

Sam接受導賞員一職,表現得戰戰兢兢,「我初時都擔心自己表達唔清晰,聽者會唔明白,所以講解之後,都會問問參觀者有冇唔明白嘅地方,盡量嘗試解答,唔得先請導師協助」。他開心地說,很享受導賞工作,其家居無植物,但在農田參加「家居一人一苗」運動,「我帶咗啲蘿蔔返屋企同媽媽分享」。
種植員阿俊(26歲)在匡智會粉嶺綜合復康中心宿舍居住九年,畢業後曾外出就業。去年8月參加計劃,「我學識淋水、施肥、除草、檢查害蟲等等種植技巧」。他自信地說:「我覺得自己變得主動咗,說話比以前多,更識得控制情緒。」
阿俊更將點點綠意傳播到匡智宿舍,「我同宿舍姑娘分享過生菜、粟米、番茄等等。我最鍾意係種粟米,睇住佢生長得又高又大,真係好有成功感」。他並獲舍監允許,在宿舍種植盆栽。
「愛不止息」計劃亦包括中學生參觀農田、義工聯同學員將農作物收成送贈予北區、大埔及深水埗區等弱勢社群。義工阿芳(55歲)說,曾陪學員體驗除草、移苗和製作客家食物等,又將收成送給長者。熱愛種植的她再次耕種,令她憶起以往耕種的開心片段,「我覺得學員好叻又有耐性,喺農田日曬雨淋都冇半句怨言,佢哋每次都好興奮睇住農作物生長,討論有乜嘢收成、送乜嘢菜畀人,睇見佢哋咁落力,亦係我繼續做義工嘅動力。」
查詢電話:3406 3456
註:欲知更多計劃詳情,請留意今晚8時至8時30分於香港電台第五台播出的《生活存關愛》節目。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