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孤星淚》最震撼人心的當然是那首《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歌,號召群眾上街搞革命,但電影的結局何其悲慘,死守路障的只有那批革命青年,那些受苦受難的巴黎市民,沒有人站出來聲援。
「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原來是革命者問自己的可憐問題,你聽到人民的歌聲嗎?對不起,沒有。當軍隊開槍鎮壓,革命學生要求百姓開門收容時,他們只得到無情的閉門命運。
革命失敗,因為沒有市民的支持,這是《孤星淚》的結論。
難道說,巴黎市民上街,革命便會成功?
看看百年後的北京學運,革命學生上街,北京城的居民也上街聲援,「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大家都聽到了,但可惜,六四的命運和孤星淚是一樣悲慘,同樣血流成河,只剩下空空的課室桌椅。
有革命領導,也有革命群眾,但革命仍然失敗?為甚麼?
我們要看看另一齣電影《讓子彈飛》,我覺得這是回答《孤星淚》的電影。
當姜文要號召群眾上街聲討周潤發時,其實就等於搞革命,而起初群眾反應和《孤星淚》是完全一樣,冷漠閉門無人理會,但姜文沒有儍儍的等待群眾醒覺,也沒有只靠一腔熱血衝進去,他派錢派槍最後得出「誰贏群眾就支持誰」的結論。
《讓子彈飛》沒有變成《孤星淚》,因為咱們中國人沒有對革命投以太多不切實際的浪漫幻想,群眾是悲慘也是現實功利的一群,群眾對政治改革無興趣,他們只想好好活下去。
為甚麼很多人願意給機會梁振英,便是因為大家寄望他會做實事,會打擊樓價,會改善民生;可以想像,這批群眾,也是不願意打開門窗,收容革命青年的。
《孤星淚》的「孤」,既是指柯賽特,其實也是指孤立無援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