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Z世代:美國將步歐元區後塵 - 盧峯

國際Z世代:美國將步歐元區後塵 - 盧峯

正當全球股市因為美國安然度過「財政懸崖」而興奮莫名,大升不已之時,《經濟學人》卻對協議及美國的前景大潑冷水,認為美國正跟歐洲走上同一條死路,隨時出現像歐債危機那樣的長期問題,大大損害美國經濟及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經濟學人》批評美國走上歐洲的「死路」,變成「歐洲人」那樣倒不是說今次美國政府跟國會達成的「財政懸崖」協議令美國進一步走向福利主義,而是指美國越來越像歐盟那樣怕癢又怕痛,處理危機時拖拖拉拉,望天打卦,最終令財政危機糾纏不休,禍延數年甚至十年以上。
《經濟學人》的分析實在很有洞察力。自從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國家包括德法等核心一直拿不出決心及堅定的對策解決問題,也沒有迫使歐豬盡快勒緊肚皮,更沒有加快整頓銀行體系,以至危機像火燒連環船那樣從希臘燒到愛爾蘭到葡萄牙到西班牙到意大利。每隔一陣子,歐元區總會達成一點協議,決定聯手救市,可不管是規模與速度都落後於形勢,不但令整個救市行動事倍功半,更令危機一再死灰復燃,三年多來不斷削弱歐洲的穩定與增長,令歐盟變成經濟病夫,反而要央求新興經濟體如中國、俄羅斯、印度等支援。

美國處理「財政懸崖」與財政危機的方法也非常類似。明眼人都看得到任何真正有效的方案都必須包含加稅與削開支兩大方案,而且越早採取有力行動情況越快好轉,往後的問題與痛苦也會越輕。偏偏不管是奧巴馬或國會共和黨人都只為了短期的政治好處與掌聲而不肯正視問題。前者只向富裕階層加稅,不敢動社會保障或醫療保險分毫。共和黨方面則只強調不能加稅,對於如何堵塞稅制漏洞,如何增加政府收入,如何削減過高的軍事開支不置一詞。結果要到最後關頭才能達成一個「唔湯唔水」的協議,既不能顯著增加政府收入,也沒有任何具體方法削減不斷膨脹的開支。
更糟的是,協議留下了大量未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債務上限問題。財長蓋特納早在去年底已預告政府負債達到16萬多億的上限,國會須再通過提高上限才能避免破產危機。共和黨人已預告會利用這個問題逼奧巴馬政府削減開支,而奧巴馬則聲言不會讓共和黨人以債務上限要脅政府政策。在各不相讓的情況下,大家隨時角力到破產前最後一刻才達成一些半吊子協議,例如暫時提高一點,一、兩年後再檢討。換言之,美國的財政危機將極可能像歐債危機般變成長篇連續劇,沒完沒了的上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