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2013年,環球金融市場前景依然存在很多未知之數。先是美國的財政懸崖(Fiscal Cliff)問題,美國國會兩黨就財政懸崖談判暫時尋找到共識,但距離美國解決龐大財政赤字仍有一段距離,另歐債危機拖拉多時未完全解決。
人民幣升浪料未完
亞洲區情況相對較好,區內主要經濟體如中國,去年避過經濟「硬着陸」,市場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可見底回升,人民幣滙價可望繼續向上。
至於整個亞洲區的經濟結構也是持續改善,除對外債的依賴程度減低,政府財政狀況良好以及國際收支錄得盈餘,都令投資者對亞洲市場的信心增強,也令亞洲債券繼續成為投資者的寵兒。
無他,亞洲債券市場確有其吸引力。需求方面,環球央行竭力保持低息環境,同時量化寬鬆措施令市場資金氾濫,此環境下迫使資金尋找出路,定息投資產品就是其一。
去年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資金都流入美國國債,加上聯儲局在市場上積極購買,令美國國債孳息跌至相當低的水平。然而,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緩慢,加上量化寬鬆持續,我們估計市場會繼續追求像亞洲債券這一類定息資產。
再者,亞洲國家今年經濟增長勢頭預計繼續優於歐美國家,市場估計亞洲區主要國家例如中國、印度、南韓、新加坡等,今年的經濟會有3%至7.8%的增長,較歐美國家為高。可能有人會爭拗說,亞洲區國家的經濟增長以出口為主,亞洲的主要出口國就是歐美等國,歐美經濟未明朗,亞洲也不能獨善其身。但以中國為主的亞洲區內貿易越趨頻繁及持續上升。故即使歐美經濟本身有很多問題待解決,預期未會對亞洲區帶來明顯影響。
此外,亞洲國家經濟增長迅速,人均收入增加同時,高資產淨值人士(HNWIs)的數目也大幅上升,財富增加也驅使他們尋找存款以外的投資,包括定息資產。而且高資產淨值人士的增加,連帶相關的金融業務例如私人銀行、保險公司以及退休基金等,都會對亞洲債券這類定息產品的需求上升,同時亞洲區內的機構投資者,也對區內定息投資產品需求龐大。
亞洲債券的供應也不斷上升。金融海嘯後,監管機構對銀行的資本比率要求更嚴格,今年開始各國銀行都要跟隨《巴塞爾資本協定III》(Basel III)的新資本要求。部份歐資銀行為提升資本,都會在國外特別是亞洲區減低貸款業務,而亞洲企業主要是從銀行貸款獲得資金,受此影響亞洲企業自然也要從其他渠道集資,有經濟師估計,到2017年亞洲企業債市場的規模將超過10萬億美元。
谷基建 增長勢頭勁
在亞洲各國中,我們特別看好中國的債券市場,自去年中國經濟軟着陸後,市場陸續對中國經濟恢復信心,加上早前內地政府也明言,會加大基建項目投資以及加快推動內需及城市化,中國經濟增長的勢頭將會延續,多個行業可望受惠。
目前,境外機構發行的離岸人民幣債券即點心債,較為大部份香港投資者認識。點心債受歡迎,相信是其比定期存款具較高息率及可受惠人民幣升值為主要原因。滙豐離岸人民幣債券指數亦反映,2012年離岸人民幣債券的全年回報為5.44%,主要來自資本增值及票息,並跑贏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等本債券的85至140點子的回報。
不過,若以息率回報來看,中國離岸美元高收益債券會更具吸引力。據我們統計,截至2012年12月止,中國美元高收益債券的平均孳息率為8至12厘,遠較點心債的2至5厘為高。而且,中國美元高收益債券的規模也比點心債大,並預計未來仍有龐大發展空間。若對亞洲以至大中華區的經濟前景有信心,並有意尋求較穩定收益的投資工具,可考慮選擇一些以投資亞洲及大中華地區企業債券的基金組合。
曾德明
惠理基金投資服務及銷售部總監
本欄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