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五早上坐車聽到電台新聞話乜嘢「家長幫啲仔女攞表格」,我心想不知又是哪家幼稚園或小學的招生情況。原來搞錯晒,當日係5000白表名額免補地價購買居屋計劃正式接受申請,而排隊嘅不乏家長,之後當然就係畀晒錢送埋個仔上車。由讀書耍樂搵工結婚置業養仔(孫),都一手包辦,無微不至,港產家長堪稱當代父母的典範。晚上睇番新聞片,見訪問其中一位滿頭白髮嬤級女士,她徐徐回答: 「(子女)冇能力買私人樓嘛,所以咪幫佢攞表。」冇能力買私樓,我尚能理解,但連「排隊攞表」都要勞煩個老母,「自顧」能力真沒話說。
港產家長子女 認真唔話得
記起早前友人轉來的電郵,雖不明言是否親身經歷,卻擔保出處。重溫事件,再對照眼下「費青(費事親為的青年)」當道,其來有因。以下為案發經過:
噚日喺九龍分區郵局見到一個中學生,拎住袋嘢企喺我前面,以身高估算應該係高中生,睇住佢走埋去問郵局職員。
中學生:「我想寄呢袋嘢。」
郵局職員:「你包好佢,填咗份form再過嚟。」
中學生(疑惑):「要包好佢?我袋起咗啦喎。」
郵局職員:「用紙袋裝起,我哋係唔收㗎。」
中學生:「點樣包?」
郵局職員:「你可以用個紙盒pack好佢。」
中學生(緊張):「要我執紙盒?」
郵局職員:「我哋有得賣紙盒。」
中學生(困擾):「咁要裝起呢袋嘢要用邊隻紙盒?」
郵局職員:「你試吓呢個啦,X蚊啫。」
中學生:「要𠵱家畀錢㗎?」
郵局職員:「咁你𠵱家買就𠵱家畀囉,你想轉頭買就轉頭畀。」學生不大情願地付款。
郵局職員:「要填張form,你寄去邊?」
中學生:「要寄去香港仔,我要空郵。」
郵局職員:「空郵?」
中學生(認真):「係呀,最快係空郵嘛?」
郵局職員(稍呆):「唔好意思,寄去邊度話?」
中學生:「都話香港仔囉。」
郵局職員:「小朋友,寄本港係唔使空郵㗎。」
呢個時候我同排隔籬隊嘅幾個都已忍唔住,嘰咗聲笑咗出嚟。
中學生(受屈):「仲乜叫我做小朋友啫?我覺得你咁講,係好唔尊重我囉!我都係來寄嘢啫,唔係嚟俾你笑㗎。」
跟住氣沖沖拎埋袋「空郵包裹」走人……
故事講完,如果今時今日嘅「港產」家長同啲仔女,有乜共同點,我會覺得兩者都真係「唔話得」囉。
盧先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