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坦白你會驚:G.E.M.言論 - 卓韻芝

我坦白你會驚:G.E.M.言論 - 卓韻芝

公道在人心

公道自在人心,這句話聽來很實在,亦可以很slippery(難以停穩陣腳)。公道在人心,甚麼才是人心?對我朋友12歲的妹妹來說,全宇宙最佳女歌手是Taylor Swift,我懷疑她寧願Taylor Swift 是她的姊姊,而非我的朋友。對我80歲的外婆來說,2012最佳歌手是葉德嫻,因為她今年上戲院看了葉德嫻主演的《桃姐》,在她的世界內,除了白光,好像就只剩下葉德嫻。在抽象的事情上,「公道」是一種浮游不定的,因為「人心」並不能代表每一個人。
每一個頒獎典禮都有自己的規則,是否稱之為「遊戲」規則?視乎你是否當它是遊戲。偏執狂如Lady GaGa這類人,該不會稱之為「遊戲」規則,因為對她來說,這不是遊戲:No.1就是她的所有!有一種人為了No.1而活,不要跟她說起尼采或克里希那穆提之類的哲學,她才不管。我沒有說這是對或錯,總之有人就是為了自己的維基頁面而投放生命。每一個頒獎典禮都有自己的規則,說是規則,其實是偏向,這也無可厚非。在每一位演藝人士努力製造自己與別人的區分的同時,頒獎典禮本身也得找尋自己的edge(特點),好去讓受眾將各個頒獎典禮分開來。Grammy和MTV Awards的偏向不同、康城電影節和威尼斯電影節的偏向有異。這是任何競爭工業也會自然產生的本質,就像科研學人在決定研究方向時,得考慮自己跟同行的特點。不少國際電影賽事,聘請全職人員經年游說和服務(服侍)評審,這是他們在乎的地步。在乎到聘請一個團隊!經年工廠式的準備!這是由頭明白規矩到尾。

葉德嫻和劉德華憑《桃姐》奪獎,葉德嫻更成了80歲外婆心中的最佳歌手。

其實你在乎

在乎不在乎,只有當局者自己知道。在乎不在乎,只是當事人的個人選擇。沒對沒錯,只是目標確立在哪裏而已。不在乎,很好,人看得開,活得輕鬆。在乎,也很好。人有動力,才會上進。承認自己在乎,在大勢中好像是一種逆流,聽來很狹隘似的,其實在乎也很好哦,這是為何Lady GaGa真是很瘋狂,很逆勢,在別人破了她紀錄之時,她會在社交網表示她很在乎「看我追着你來」。這一種極致,彷彿將自己放在高處不勝寒的位置,群眾放長雙眼,就看她能否成功。
猶記得我在中五會考的前夕,每一個人也告訴我不要輕視,然後我記住了,但在放榜前夕,每一個人也告訴我會考成績不代表一切,當時我很氣憤,為何言論在一夜間轉向了?我明白這是旁人的善意,但同時也明白,人的心理調節很妙,在努力時,得活在在乎的狀態,在(或許)失意時,就調整至沒所謂的狀態。我沒有把這個感受忘記,如果在乎,就在乎到底,與其說這是一種執着,不如說這是一種面對失敗的勇氣。我很珍惜這個經歷,它教懂我在人前赤誠地承認自己在乎一些事。

偏執狂如Lady GaGa這類人,No.1就是她的所有!

製造心跳

「叱咤我最喜愛女歌手」楊千嬅得獎時在台上說,原來自己還是會緊張心跳。這是很赤誠的一句。比賽的魅力本就如此,當你沒得到,你想得到。當你得到,你想多贏一個獎。當你能夠多贏一個獎,你想維持下去。無論你是歌手,還是奧運選手。從本來平白甚麼也沒有,直至後來充滿不安全感地想得到全世界,就是比賽的魔力。承認自己在乎,不代表是儍瓜,贏了,得保持謙遜,輸了,為何說不在乎?如何決定繼續下去,便得承認自己在意。在人成仙以前,必須在乎某一些事,把持着,把它緊握在手裏。在乎,並不是羞恥的心態。

楊千嬅得獎時說,原來自己還會緊張心跳,這是很赤誠的一句。

《年少無知》大熱奪獎,其歌詞恰巧反映着世情之妙。

G.E.M./回應她/反對她的人,也都沒錯,只是人心各不一樣。各人各自在不同處境,感受着不同的世界,看到不同的reality。那一首《年少無知》,恰巧反映着世情之妙,「如果命運能選擇,十字街口你我踏出的每步無用困惑」。在這越來越萎縮的行業裏,在這個越來越萎縮的香港,大家努力地掙扎,生存不容易,成功更困難。在此恭喜每一個獲獎單位,也謹祝雙手空空的朋友繼續努力。畢竟在夜闌人靜處,無論手中有沒有獎,是否有得到認同,也各自充滿壓力地睡去。

撰文:卓韻芝
藝人。
不用怕,幽默感會救贖你。

逢周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