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大腦忽然「hang機」,對自己的行為短暫失憶,是不少人經常掛在口邊的「斷片」。法庭上的被告說自己犯案時斷片,藝人鬼混斷正又賴自己醉酒斷片失憶,究竟斷片有否被濫用作推卸責任的藉口?精神科醫生指出,當腦部處於不正常狀態、受傷或醉酒,斷片確會發生,失去的記憶更有機會永遠無法想起。
記者:陳沛冰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表示,正常人由起床至睡覺都會處於清醒狀態,清楚知道自己做過甚麼、說過甚麼;若突然有一段時間大腦失去知覺及記憶,「好似有一段片冇寫入hard disk(電腦硬體)」,對自己一段時間的行為全無印象,便是斷片。
忽然斷片的原因有很多,可由飲醉酒、服食安眠藥或氯胺銅(俗稱K仔)等精神科藥物引致。他指出,酒精及藥物會壓抑大腦運作,令大腦失去正常功能,其間可能做出一些複雜行為如殺人或打架,但醒來完全記不起。
另一個斷片原因是夢遊或腦部出現問題。當腦顳葉或海馬體有疤痕,可導致腦部間歇性抽筋,其間即使做出一些複雜行為也會不自知。他說,曾有多宗法庭個案,疑犯以夢遊期間斷片,不知自己做過甚麼作為辯護理由。
或會剩下零碎片段
經歷嚴重心理創傷也可引發心因性斷片。他表示,如災難及強姦案受害人,因為太驚恐而大腦產生自我保護機制,將不愉快記憶鎖入「黑盒」內,變成忘記痛苦的過程;當事人未必能承受記起遇害過程帶來的痛苦。
其他常見斷片原因包括腦部受嚴重撞擊,如撞車傷及腦部,傷者於撞車前數秒或數分鐘發生的事情,「未寫入hard disk」,撞車後令腦部「好似電腦hang機」,不能記下意外過程。輕微中風令腦血管阻塞,也可令人斷片。
他表示,斷片分兩種形式,夢遊或飲酒服藥後斷片,較多是整個過程都失去記憶,「中間殺咗人打交,成個過程斷晒,第二朝醒番完全唔記得發生乜嘢事」。心因性斷片則較多是「斷唔晒」,會記得零碎片段。
失去記憶無法恢復
斷片失去的記憶一般無法恢復,現時醫學界對於斷片仍有很多未能解釋的地方,例如為何斷片期間能夠做出複雜行為、斷片時間可持續多久等;但相信斷片期間的行為,是當事人潛意識想做的事,例如煮飯可能反映當事人很嗜食;若殺人則可能是對被殺者一直存有敵意。
因為斷片求診的病人,通常是斷片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他說,曾有一名經常要與老闆出席應酬的男士,多次在宴會中醉酒後「發酒癲」,在客人面前大吵大鬧,得罪客人,引致生意損失,但每次醒來都記不起自己的失常經過。他因為多次酒後斷片,不但影響工作,老闆也有微言,於是決心求醫。
飲酒份量多少才會導致斷片因人而異,需視乎個人酒量、腦部是否容易受酒精影響、平日情緒及身體狀況,「有啲人飲醉酒會瞓覺,有人就會發酒癲,有啲人平時唔開心,斷片時就會發洩出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