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瞞騙】
法庭上有犯人聲稱因斷片,不知道自己犯案;日常生活中也有人將醉酒後鬧事歸咎於斷片。究竟怎樣分辨真假斷片?病人事發前有否飲酒、服藥及患病紀錄等,均有助評估斷片真偽。
精神科專科醫生李德誠指,醫生只能透過檢查病人腦部,診斷腦顳葉或海馬體有否出現異常,引致斷片;若病人腦部沒問題,則沒有科學方法能鑑定斷片真偽,「只可以話(斷片)機會大定細」。一般來說,醫生可從病人的健康狀況及客觀因素進行評估,「如果平時唔飲酒,突然間飲好多酒,都會醉到不省人事;或者無端端食好多安眠藥,等如全身麻醉,好難再做到複雜行為,有機會係假斷片」。
病人的行為紀錄也有助評估真假斷片,如強姦犯聲稱犯案時斷片,但原來他是積犯,則斷片機會較微。有時病人描述事發過程,也會露出假斷片的破綻,「好似話自己食咗安眠藥後斷片,唔知做過乜嘢,但講吓講吓又記得中間發生過嘅事,就有破綻」。
《蘋果》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