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2013年,環球金融市場似乎湧現樂觀情緒,各地股市大多開局表現不俗。不過,一些取向較保守的投資者則可能仍然未敢大舉投入股市,並繼續垂青相對波幅較低,又可提供較高入息潛力的資產類別,例如亞洲債券。
隨着市場發展日趨成熟,加上區內保險公司和退休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的需求不斷增加,亞洲債券市場正迅速擴張,並越來越受青睞。
就基本因素而言,儘管其他成熟經濟體系仍面對諸多挑戰,亞洲政府(除日本)的財政狀況卻較為穩健,當中大部份國家的信貸評級展望都屬於穩定或正面。近年所見,亞洲企業正逐漸分散融資渠道,積極利用債券市場發債。自2000年底至2012年第三季期間,亞洲本幣債券市場(除日本)高速增長。市面流通的本幣政府債券由不足5000億美元,大增至4萬億美元;企業債券亦由3420億美元,增至2.1萬億美元。
通脹壓力溫和
由於環球流動資金充裕,及亞洲基本因素向好,外資持有亞洲政府債券的比例也在近年穩步上升。如馬來西亞政府債券現有逾28%由外國投資者擁有,遠高於2008年底的11%。印尼政府債券的外資持有比例,亦由2008和2009年的15%至20%,大幅上升至2012年的30%。
在2001至2012年間,亞洲美元債券和本幣債券的年率化波幅分別僅為7.1%和6.5%,遠低於亞洲股票的20.6%和美國股票的15.9%。但期內美元債券和本幣債券的年率化回報分別達到7.3%和8.1%,僅略低於亞洲股票的9%,更遠勝美股的2.3%。
展望後市,亞洲債市料面對環球流動資金可能大幅收縮,以及當地通脹會否明顯上升的風險。前者在未來一兩年間發生的機會不大,因為聯儲局、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均已承諾延長寬鬆貨幣政策的時間,且在有需要時還可能會進一步放寬。
通脹方面,由於歐美增長依然疲弱,目前亞洲的通脹壓力仍然溫和。況且,從近年的情況看來,如果區內通脹純粹由商品價格推動,影響會較為短暫,反而可為有興趣吸納亞洲債券的投資者,提供入市機會。
鄧嘉南
摩根資產管理機構業務拓展總監
http://www.jpmorganam.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