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堂:不為觀眾而拍 乾旦辛酸淚

元氣堂:不為觀眾而拍 乾旦辛酸淚

紀錄片《乾旦路》講兩個男孩在追逐花旦路上的跌跌碰碰,戲曲裏的男扮女現象,早就成為文化研究題目。俗人一看乾旦妝容,腦袋自會浮起一個問題:「好端端一個男兒身,為何走去扮女人?」
記者:周燕 攝影:林栢鈞劇照由受訪者提供

一堅持一放棄的對比

為何走去扮女人?面對這問題,導演卓翔一番納悶,坦白告訴俗人:「這電影我不是拍給觀眾看的,我是拍給他們本人、認識他們的人或者一些認識他們卻不太了解他們的人看的。」那一般觀眾呢?導演還是說:「或者最後你發覺這問題並不重要。」
《乾旦路》主角是三十歲的王侯偉及十七歲的譚穎倫,兩人自小醉心粵劇,一心一意當花旦,無奈粵劇不同京劇,沒有男人演花旦的傳統,不為主流劇團所接受。王侯偉至此堅持下來,邊推廣粵劇邊爭取演花旦的機會,即使路不易走,還是欣然走下去;譚穎倫踏入青春期,聲線變了,只可轉唱生角,在學業與興趣、現實與理想之間拉鋸,老掉一顆少年心。女扮男,做坤生,沒有人質疑,相反男扮女,做乾旦,就會覺得奇怪,這是紀錄片命題所在?「我不是想探討一個男人為甚麼想做女人,我有興趣的是,為甚麼一個人在如此一個社會,面對這麼多壓力,他仍堅持做下去。我拍攝電影時抱着兩個問號,一是為甚麼王侯偉至親的媽媽如此反對他扮女人,但他仍可做下去;二是為甚麼小時候的譚穎倫如此想做花旦,他卻能夠斷然放棄。」
電影一開始,配樂是用鋼琴彈出的《帝女花之香夭》,畫面是王、譚在後台化妝,清脆琴音聽起來竟有點淒酸。卓翔選乾旦做拍攝題材,因為一直對中國戲曲有興趣,想為戲曲演員留痕,乾旦如此小眾,他更感興趣,不為獵奇,而是猜疑為何困難重重仍有人昂然踏步。王侯偉在電影中談及媽媽對他扮花旦的反感,「台下觀眾像是看你在做猴子戲……樣子是男人,聲音卻女人,好惡心……」乾旦演出機會有限,也難找小生拍檔,但王侯偉仍是無怨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