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常Playgroup:<br>鳥飛、魚游、兒童遊戲 - 蘇菲

飛常Playgroup:
鳥飛、魚游、兒童遊戲 - 蘇菲

「鳥飛、魚游、兒童遊戲」,這是著名遊戲治療大師Garry Landreth的名句。他告訴我們,遊戲,是兒童要做的事。本來,這沒有甚麼大道理,卻能成了名句,說明太多人忽視了遊戲的重要性。

幫助兒童重整內心

兒童最擅長以遊戲來溝通,換句話,儘管他們不善表達,我們也可以通過遊戲來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而心理學家在遊戲中加入治療元素,幫助小朋友重整內心,於是就有了「遊戲治療」。
出於好奇和興趣,我曾經報讀一些遊戲治療的家長課程。當然,學的只是皮毛,但導師教授兒童為本遊戲治療,就令我改變以往的觀點,重新理解小朋友的行為和情緒的關係。最記得我的導師說過,沒有人天生喜愛攻擊他人,攻擊的行為源於憤怒、而憤怒則來自心裏的傷,大人如是,小朋友亦如是。
同屋苑,有一位五歲男孩。我幾乎每次在平台遊樂場碰見他時,他都在欺負別的小孩。見過他踏單車故意撞跌另一位踏單車的小女孩,又經常拿玩具劍作狀刺向其他比他年幼的小孩。有一天,機緣巧合,碰見他爸爸陪他到平台玩。只見他玩的時候,爸爸似乎不放過任何機會來教他,不停將他和其他小孩比較,又常說一些羞辱性的字眼(蠢、冇用),大概是想激起他的鬥志吧!小男孩在自己敬愛的爸爸身邊,我只見到一張又頹又挫折的臉。於是,我想起導師的那番話……
攻擊在兒童行為中不算罕見,其他像懶散、逃避、說謊、焦慮,也很普遍。必須承認,我們對兒童的內心世界認識太少,有時眼見他們的行為,卻不知背後原因,結果無計可施。雖然遊戲治療是必須由專業人士來進行,但我認為,爸媽們也可以通過這理論,更理解子女的內心感受。網上有很多關於遊戲治療理論的介紹,有心的爸爸媽媽不妨一看。

作者蘇菲,有小型飛機師牌的媽媽,拒做直升機家長,讓孩子翱翔。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