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財政部、發改委、人行、銀監會日前聯合公佈《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要求地方政府防範財政金融風險,未經監管部門批准不得吸收公眾資金進行公益性項目建設。公佈提醒銀行在新一年內,要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的借貸風險。
減銀行系統性風險
財政部直指最近有些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有抬頭之勢,如違規採用集資、回購(BT)等方式舉債建設公益性項目,違規向融資平台公司注資或提供擔保,通過財務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等。對於四部委的「溫馨」提示,摩根士丹利發表報告,指雖然新規對地方政府融資及固定資產投資造成壓力,但有助提升銀行風險管理。
報告指,地方債及固定資產融資渠道主要來自信託產品及回購,但上述渠道已被嚴禁限制,而透過發票據融資的相關要求亦較高,故將對地方政府集資造成壓力。同時,現時不少地方債融資是對機關事業單位職工及其他個人組織購買理財、信託產品,並由銀行作擔保,相信今次新規可減低銀行長遠系統性風險。
有參與BT項目的中國建築(3311)發出新聞稿,指公司在中國內地的 BT 項目歷來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手續健全合理,故不受《通知》的影響。中國建築目前在中國內地在建項目建設進度良好,已進入回購期的項目收款正常。
此外,大摩認為內銀今年隨着經濟趨平穩,盈利可保持,較看好擁有低風險組合及高盈利能力的工行(1398)、招行(3968)與建行(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