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梁遊行揭示的反智危機 - 王肇之

挺梁遊行揭示的反智危機 - 王肇之

在元旦倒梁遊行之前,有一批人上街遊行,表示支持政府,支持梁振英,十分荒謬。我從未聽聞過,支持政府施政,是要上街遊行的。當然,納粹德國、蘇共、中共之類的特殊國度例外。
民眾選擇走上街頭遊行示威,是因為在體制之內無法充份表達意見。換言之,遊行示威是體制外的表達方法。挺梁派既然是體制的支持者,自然應該很滿意政府的施政,安於體制內的表達方式,按道理是不必站出來遊行的。政府總部門常開,就是開給他們的,他們理應有無數途徑表達對政府的謝意。假如他們知道自己在挺甚麼,那麼他們實在不必用一個體制外的方法表達支持政府。
因此,說他們向政府表達訴求或支持都是不成立的。他們的目的只能是向倒梁派人士「示威」。但這樣的「示威」算示威嗎?糾黨結朋,向無權力者展示勢力,那不叫示威,那是「晒馬」。這批挺梁人士,大概從未想過遊行示威的表達方式有何含義。他們的理解是:你一群人出來,我也一群人出來,誰怕誰?這種綠林土匪的思維,對一個文明社會而言,十分危險。
有傳這批人當中有收錢遊行者,並有黑幫成員。但根據《蘋果日報》報道,收錢遊行者不過百來人,不可能是當日挺梁遊行的主力。如此數量的遊行隊伍的由來,遊行發言人鬼拍後尾枕,自爆是由八百多個團體動員而成。假設警方數字沒有水份,挺梁遊行人數約為八千人的話,八百多個團體平均每個團體才動員了十多人,可見單槍匹馬或兩三知己自發去挺梁的人絕無僅有,這次挺梁遊行是一場由聯會協調地區組織,組織再以人拉人方法招徠群眾的精密動員。

這種情況我們其實並不陌生,我們在多次選舉中見證過它舉足輕重的力量。一大批以關注弱勢團體為名的小團體,都是建制派的地區樁腳。他們組織廉價旅遊團、興趣班、蛇齋餅糭,招攬基層群眾。麻醉藥一般互相取暖的活動不會幫助基層擺脫困境,因為社會的流動機制已經截斷了。但這些地區樁腳隱瞞了這一點,他們把社會問題歸咎於長毛拉布,歸咎於泛民「搞搞震」,歸咎於反對聲音令政府無法施政。這些和氣生財的原始思維,對不了解現代社會運作的人特別有吸引力,聽起來份外親切。他們不了解現代社會的運作模式,所以大義凜然地打記者,反對司法覆核,視異議為罪惡。
建制派運用龐大的資源,無聲無息在地區經營反智的力量,散播鬥爭思維,挑撥社會對立,並惡人先告狀。如何解開這個死循環,十分考驗香港社會的智慧。

王肇之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