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鈴聲一過,去舊迎新又到2013年,派對與舞會一個接一個,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大人呢?最難得是可以乘機見見一班小學、中學、大學的同學,平日大家各有各忙,要抽時間開派對實在是奢侈。趁着大時大節不出埠,連在外地生活的也回港聚舊,大家開懷放肆地盡說些與年紀不符的低能笑話……人到中年,如此聚會變得越來越有味道,是一種在社會打滾多年後,已漸漸散失於無形的純真味。
你的知己好友,是不是相識於微時的同學?在尋訪名校協恩中學的舊生時,難得與無綫視后鄧萃雯聊起校園生活。娛樂圈千奇百怪,她坦言留在身邊一些最好的朋友,是始於協恩年代的同窗,真摯的友誼跨越了數十寒暑,大家都不會計較你是大明星抑或純粹師奶一個。說起幾年前電視劇《金枝慾孽》熱爆時,學校邀請她回去向師妹們分享在社會浪歷的經驗,如妃娘娘一心以劇中宮廷鬥爭為例子,告誡師妹們要珍惜學生生涯的好友,將來一旦踏入社會,人事鬥爭真可以如劇中情節般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然而得來的回應很古怪,「台下面傳來一些類似噓聲的聲音,我當時不很明白。分享會結束後,一位老師告訴我,現今的女孩子已不如我讀書時代般單純,《金枝慾孽》式的勾心鬥角早已融入校園。」鬥甚麼呢?名校當然是鬥成績,考試、測驗成績多一分與少一分,足以令美好的友誼劃上永不磨消的疤痕。鄧萃雯嘆謂:「實在有些可惜,因為相識於微時的朋友,才能成為人生的摯友。」
其實《金枝慾孽》的情節不是協恩獨有,早已聽聞名校學生從不向友儕披露讀書進度,即使補習補得天昏地暗,在校園內總是一派從不溫書的模樣,為的是怕潛在的競爭者會因應而作出對策,又或付出加倍的努力。總之,考試只有一人可取得全級第一,是友是敵視乎是在那個範疇而言。
小悠、小芊不讀名校,國際學校從不披露學生名次,本來是沒有甚麼好鬥的,況且IB學校相對講求全人發展,學業成績好的未必運動出色;球技出眾的一般在音樂、繪畫等方面可能一籌莫展。但在個社會整體追求卓越的氣氛下,同學間還是難免在各方面較勁。譬如有些運動成績很好的學生,別人隨口問他們師承那位教練,總是支吾以對,似乎生怕其他人會分享他們成功的秘訣。運動場上的較勁,正面的演化成體育精神,一不小心,就會變成優勝劣敗的殘酷戰場,墮進《金枝慾孽》般的迷思。
作為父母可以怎樣?只能讓女兒明白,校園其實就是社會的縮影,最理想的當然是樣樣比人強,否則只能順着自己的長處加以發揮,人家的比拼,總不能太放上心。但對於同學間的友情,還是應該加倍的容忍,畢竟小孩子般的鬥氣,較諸成年人世界的弱肉強食,還是值得我們珍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