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梁粉」全面進駐政府,學術界也不能倖免。據了解,中央政策組最近推薦梁振英「心腹」、行會成員張志剛成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委員,替補一位任期屆滿的海外委員;此舉惹來學術界反彈,質疑梁振英藉「自己友」操控教資會,影響大學撥款安排,正力阻張志剛「入局」。
記者:許偉賢 倪清江
據了解,教資會內有一名海外委員任期屆滿,而教育局暫時無意填補有關空缺;但中央政策組早前卻乘此空缺,推薦張志剛加入成為新增委員,原因是當局希望教資會內有行會成員。消息透露,教育局內部對此安排亦有微言,認為現階段根本無填補空缺的需要,亦擔心有關安排惹起風波,因為張志剛始終是「惹火人物」,因此有關建議仍在拉鋸階段。
教資會按「表現」分配撥款
學術界開始流傳有關消息後,不少學者大感譁然。有學術界人士指,過往政府委任的教資會成員,通常都在學術界、商界及社會上有一定地位,亦是公眾「信得過」的人士,直指張名聲「麻麻」,更擔心被視為梁振英政府外「大腦」的張會有所偏頗,影響教資會中立,力勸政府「三思」。
教資會的戰略價值,在於本港八間受資助院校的經費,均由教資會依據學生人數和開辦課程分配;教資會會扣起一成經費,按院校「表現」再分配,懲治偏離「定位」的院校,儼如該局撒手鐧。換言之,「唔聽話」的院校,未必會獲全數撥款。
教資會現任委員有19人,3人來自非學術界,餘下16人則是本地或海外的學者及學界人士;教資會組成人數並無固定,全由政府委任。教資會中人對張志剛或獲委任也感驚訝,另有人質疑其是否有足夠學術資歷。
本報翻查教資會資料,會內的海外學者成員,學術基礎甚厚,如鍾業華是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及工程教授暨機械工程教授;07年獲任的Professor Malcolm GRANT,則是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校長兼教務長等。
「咁樣插落去 太過着迹」
現年53歲的張志剛,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並獲社會科學學士及工商管理碩士,現為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裁;學術方面未見卓越表現,卻因「梁粉」身份於去年獲任為行會成員。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鍾劍華認為,有「梁粉」背景的張志剛,若被安插入教資會,不排除他會影響院校運作,「咁樣搵人插落去,太過着迹,只會毀壞教資會嘅公信力」,但鍾劍華深信,當局要透過有「梁粉」進駐的教資會對付「反動」學者,並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