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道】美國暫時避過墮入財政懸崖後,更嚴峻的情況卻已靜俏俏地埋伏在前方,就是在2月底前要解決的發債上限問題。在國會剛完成的財政懸崖討論中,兩黨都暫時對美國發債已屆16.4萬億美元上限的問題左閃右避,但事實上,大部份專家都認為美國國會今次面對的發債上限談判難度,較2011年那次更困難。
高盛經濟師Alec Phillips發報告指,國會要面對的發債上限問題,將遠較2011年時困難。由於今次財政懸崖方案已算解決了稅務問題,共和黨人認為他們讓步已讓得夠多了,明顯未來兩月會不斷逼迫民主黨人首肯去削減開支。共和黨籍的眾議院議長博納早已表明,要債務上限提高1美元,政府開支就要相應削減1美元。
不過,去年談判之後,可以削減的必要開支已幾乎都削了,能夠再削的空間已不多。美國總統奧巴馬日前已開宗明義表示,今次不會再像去年般,與國會磋商提高債務上限;換句話說,要靠國會兩黨自行從收入及支出之間取得平衡。明顯地,他不想將財政懸崖方案被當作政治敲詐的工具,影響他的醫保等福利計劃。
魯賓尼:要福利就要加稅
可是節流不成,開源(即加稅)又力度不足,美國經濟前景仍然困難。紐約大學經濟學教授、人稱「新末日博士」的魯賓尼(Nouriel Roubini)亦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指,美國人迄今仍不敢正視擺在眼前的財政惡夢。魯賓尼指,即使撇開必須的開支不談,保守估計單是稅務優惠到期、富人稅率調高以及部份必須削減的支出合計,以足以令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減少1.2個百分點。
魯賓尼又指,在美國債市投機者清醒過來、開始推高債息之前,美國因為還有美元為全球儲備貨幣的地位這張護身符,可以蹉跎多幾年;但美國債市不會永遠風平浪靜,暴風雨一旦來襲,美國中產階級勢必在加稅及削減開支之間作出抉擇,不能永遠地又要福利,又不肯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