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過翻生】
印度黃金進口僅次於石油,該國央行剛公佈去年第三季經常賬赤字達223億美元,創紀錄新高,主因出口轉弱和油價高企。印度較其他國家關注經常賬赤字,主因該國於1991年曾經發生貨幣危機,經常賬赤字大增最終差點令印度破產。
曾被迫向IMF借款
1980年至1991年期間,由於1979年石油危機令國際油價大幅攀升,印度需要入口大量石油,但出口卻同時萎縮,加上外資大舉抽離該國,令印度出現嚴重的收支平衡危機(balance of payment crisis)。該國淨外債規模由約205億美元攀升至720億美元。1991年,該國的總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GDP)12.7%,赤字上升,政府就要相應舉債應付,令債務情況惡化。印度貨幣儲備在1991年1月僅餘11億美元,加上盧比同時大幅貶值,至6月儲備減少一半,瀕臨乾塘邊緣。
為了渡過危機,印度政府遂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貸款,而時任財長辛格牽頭帶動經濟自由化革命。同時動用黃金儲備向瑞士銀行和英倫銀行進行貸款,分別抵押20頓及47噸黃金。事實上,印度在經濟改革前經濟發展模式封閉,80年代經濟增長平均約3.5%。當年貨幣盧比不能自由兌換其他國家貨幣之外,又徵收重關稅,部份外國貨品需要領牌才可進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