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方寸藏趣

BIG SPENDER:方寸藏趣

【COLLECTOR】

全球估計只得八枚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勝利萬歲」郵票,俗稱「大一片紅」,去年在嘉德拍賣會上以730萬元人民幣(約900萬港元)成交,皇朝拍賣有限公司總裁趙資靈,就是第一個將「大一片紅」由一位已過世家人手中帶到拍賣台的人,時為2009年,當時的成交價是368萬港元。

他三十多年前開始集郵,慢慢將興趣發展成事業,自1988年起先後在不同的郵票拍賣行任職,如今已是郵票鑑證專家的他,玩郵票玩得厭了,挑戰收藏難度更高的郵封。

記者:黃子配 攝影:黃偉傑

「當國家窮困或動盪時,文化物品都必定首先被摒棄,直到多年後國家開放,經濟起飛,人民就會想買回自己國家的東西,有價有市下,最能代表時代變遷的郵票自然大幅升值。」趙資靈一語道出中國郵票越來越值錢的原因。他早在七十年代已預計到中國郵票將來會有強勁的升值潛力,「香港人喜歡賺快錢,但郵票一定是長線投資,最少都要放一至兩年才有回報,香港人大多不接受這點。」以清朝郵票為例,多年來價格未曾下跌,越升越高,文革時期的郵票亦有良好升值潛力。
發行量越少、背後越有故事的郵票就會得到可觀的升值回報率,以毛澤東或工農兵等人物為圖案,能從郵票看出當時的社會狀況,說出相關故事的郵票都有極佳的升值潛力。趙資靈從事郵票拍賣多年,加上自己又有投資,累積多年經驗,他自有一番心得。

這個郵封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封上的「單位票」,封上的三個郵票(右至左)分別代表平郵、空郵和掛號,原來銀圓時期(1949年)的郵票是海鮮價的,沒有固定郵費。

郵封說故事 買重北韓郵票

趙資靈除從事郵票拍賣,還有數十年的郵票收藏經驗,不過直到現在,光是收藏郵票已不能滿足他,笑言收v 藏郵票於他而言只屬於幼稚園程度,自己已進階至大學級數,主力收藏每個獨一無二、動輒數千甚至幾萬元的郵封。
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的郵票及郵戳都有不同,全都在郵封上看得到,投資價值更甚於郵票。他又特別喜歡研究慈禧太后時期的郵票,向我展示了幾枚圖案一樣、只是顏色稍有些微不同的郵票,原來當中也蘊含着很深的學問,他從顏色深淺就能分辨出不同印刷版的郵票,「1884年原版郵票比較深色,1897年初印刷的第二版就會淺色一點,上面沒有加蓋印的流通量極少,現今起碼值20萬,有加蓋印的則只值十分一的價錢;第二版加蓋印的字距是2.5mm,但第三版加蓋印的字距則只有1.5mm……」

趙資靈指七十年代就預測到中國及北韓的郵票在國家開放後會有所升值,一早開始搜羅相關的郵票,直到現時他已經收藏了逾萬個1946年開始發行的北韓郵票,打算過多十年八載,北韓開放後就拿出來拍賣。
「郵品最吸引的地方就是在於它們背後的故事,如果沒有故事帶出,收藏就沒有意義。」原來世界上有不少郵政比賽,要求參賽者以一堆郵票串連成一個故事,他就曾經以一組山東煙台的郵票說出該地的郵政歷史,並得到國際集郵聯合會(FIP)比賽金獎的榮譽,多年來參加過不少比賽,更成為專業評審。然而,他認為收藏郵品最重要講求「郵緣」,因為珍貴的郵品數量少,而且在拍賣會上有很多同好者競爭,有時有錢都未必買到心頭好,所以每次覓得心頭好都會有莫大的滿足感。

慈禧太后生日卡:趙資靈最珍貴的收藏之一,是光緒34年(1908年),直隸提學史盧靖寫給慈禧太后的賀壽卡,上面寫有「請 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皇太后聖安」,非常罕有,是他九十年代以數千美元從一位美國朋友手中購得。

李鴻章親筆書信:趙資靈最喜歡的珍藏,李鴻章於光緒27年親自撰寫,批評其他臣子工作表現的書信,上有硃砂,保證是真品,而且曾在中國郵政博物館公開展覽, 是趙資靈八十年代與一個在該博物館工作的朋友交換得來的。

投資郵票六大要訣

重要時代發行
清朝及文革時代等歷史上重要時期發行的郵票都非常珍貴,一來具歷史價值,二來具爭議性,有歷史意義,再加上當時郵票發行量不多,能流傳至今的已經所剩無幾,「大一片紅」在當年未曾發行就已被政府收回,但據說有八枚流出了市面,所以極其罕有,趙資靈09年在拍賣會上促成交易,成交價368萬元,其後更飆升至900萬元。

買全版郵票
1980年首次發行的生肖票庚申年金猴郵票,全版80張,九十年代初只值二、三千元,2009年已飆升至20萬元,2011年更在拍賣會以破紀錄143萬元成交,20年升值至少475倍,單張郵票炒價都要過萬元,但炒價及不上一套80張,可見全版郵票的升值能力極高。

邊位更值錢
如果買不到全版郵票,也要識得揀位置來買,因為從不同位置裁出都會影響價值,如果是邊位,即連同郵票四周紙邊會更值錢,因為數量少。一枚既是邊位,又是四方連,由一名美國上尉送給羅斯福總統的圖票(蓋印的郵票)將於月底拍賣,這枚圖票自1946年公開拍賣後就未曾公開,直至最近擁有該票的收藏家拿出拍賣才曝光,所以極其珍貴,預料成交價至少6萬元。

錯體最罕有
中國的郵票由政府印製,經過監管及多重覆核,甚少會出錯,所以錯體郵票的數量極少,可謂萬中無一,這枚大清郵政郵票因為「5 dollars.」的字樣印出了圖案框,所以也算是錯體,估計只得兩枚,預計在月底的公開拍賣至少賣得100萬元。其中一枚郵票背面(右圖)有鑑證專家簽名核實是真品,成交價將更高。

發行量不多
物以罕為貴,發行越少,越罕見的郵票越有升值潛力,圖中為1897年發行、俗稱「大金龍」的慈禧壽辰加蓋郵票,歷史悠久,據說流傳至今的新票僅約10枚。而堪稱大金龍之最的錯體版,06年約值20至30萬,2012年已升至超過100萬。

郵戳貶身價
收藏家及投資者都偏向追捧全新未曾使用過的郵票,最好品質和剛從郵局購買時一樣,用過有郵戳的舊票身價較低,除非那個郵戳非常罕有或有歷史價值,以「翡翠姐」為例,圖中為使用過的舊票,票上有郵戳,炒價約6萬,但全新未使用過的新票,據說全球只得兩枚,炒價高達2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