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 we are reading:<br>重男輕女的惡果 - 桂莉芙

What we are reading:
重男輕女的惡果 - 桂莉芙

觸發印度各地持續示威達三周的巴士輪姦案,震驚全球,國際媒體連日報道,但當地媒體報道時,往往不忘加一句「這只是全國每年兩萬多宗強姦之一」;在要求判施暴者死刑的叫喊以外,還有倡議改變女性社會地位的呼聲。
非得要有一件驚人慘劇出現,我們才會記起一直存在卻被忽視的問題。對女性的歧視當然不只出現在印度;從東亞的韓國、中國到中東的格魯吉亞、亞美尼亞,不歧視女性的國家比歧視的少。他們不察覺的是,歧視女性不只是道德公義問題,也是男性的噩夢。長駐上海的科學新聞記者Mara Hvistendahl,搜集全球各地性別歧視墮胎的數據,寫成《Unnatural Selection: Choosing Boys Over Girls, and the Consequences of a World Full of Men》,詳述歧視女性的後果有多可怕。
從生物學角度看,一個社群的男女比例應為104至106:100,男性數目若超106則可斷定民眾有選擇性墮胎。但在印度,男女比例是112:100,中國部份城市則高達152:100,失衡得離譜。
上世紀後期,羊膜穿刺及超聲波等技術相繼面世,父母可提前知道胎兒性別。從那時起,有1630萬個女孩子未及看這世界一眼,就在母親腹中死去。技術發展給予父母「選擇」孩子性別的便利──在較為發達但男尊女卑的南韓,頭一胎每100個女孩對應的男孩數目是104,完全符合生物學的正常數字,但第二胎則是113、第三胎185,第四胎更達209,很明顯是父母選擇性墮胎所致。南韓尚且如此,中國當然也差不遠,而發展程度更遜一籌的國家是甚麼情況,教人不敢想像。

女性稀缺 地位更低

社會中男性過多的壞處,絕不止於暴力和罪行的加劇。男多女少,盛男氾濫,老婆娶不到,連妓女也不夠(輪姦與強姦同樣頻繁也就可以解釋了)。在3男對2女的內地城市,若無車無樓,根本不能抱得美人歸,父母為兒子節衣縮食,於是內地的儲蓄率高踞不下;其他國家也有這種情況,而省下開支的最佳辦法,就是把腹中女嬰殺掉,以省下養育費用。
女性稀缺,不就可以吊高嚟賣,提升女性地位?非也,對女孩子需求增長,童婚、拐帶、人口販賣、逼良為娼會更為猖狂,女性奇貨可居,地位更見低下。
然而,歧視女性不只是落後的傳統文化,當地政府以至救助組織如聯合國,也是幫兇。為了減慢人口增長、推廣計劃生育,他們對選擇墮胎隻眼開隻眼閉,甚至鼓勵父母放棄女胎。
這種因小失大的做法,與逼孕婦墮胎的歧視者同樣短視;歧視的人,終會嘗到切膚的惡果。相信那些在印度女權示威中咆哮的父兄與丈夫,也是看到了這一點,才會站出來與女性並肩作戰。

桂莉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