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作業:行行吓,撞到本篤十六 - 宋漢生

創業作業:行行吓,撞到本篤十六 - 宋漢生

聖誕前夕,和同事去了一轉羅馬,四日三夜,其中一日出席書展,其餘時間觀光。行程短,日光也短,走馬看花,挑了幾個景點重點出擊。

第一站,是鬥獸場,對,即Gladiator打交那一個。香港的Coliseum紅館,萬二個座位,羅馬的Colosseo,可容四倍,五萬人,如果坐滿人全場起哄,真教表演者熱血沸騰。鬥獸場兩千年前興建,除了Gladiator打交,還有其他表演,相傳當年開館之作,把舞台改成一個大水池,找來一些經過特訓的馬呀、長頸鹿呀等等野獸,做個類似「水舞間」的表演。
另一個出名的「用途」,是在尼祿治下,聖彼得在鬥獸場被釘十字架。聖彼得是耶教第一位CEO,創教教宗,傳道傳到羅馬,終其一生。我們的第二站,是梵蒂岡,地標聖彼得廣場,就是後人起來紀念這位開山祖師。
去梵蒂岡,真正的目標,是Sistine Chapel天花,上帝跟阿當用食指互poke的那幅Michelangelo巨作。Michelangelo當年的文藝復興時代,是歷史上的亮點,背後是怎麼樣的一個政治舞台?電影《The Third Man》的歹角有句經典對白:
"You know what the fellow said - in Italy, for thirty years under the Borgias, they had warfare, terror, murder and bloodshed, but they produced Michelangelo, Leonardo da Vinci and the Renaissance. In Switzerland, they had brotherly love, they had five hundred years of democracy and peace - and what did that produce? The cuckoo clock."
Borgias家族在歐洲權傾一時,出了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教皇,分別是教皇209號和214號,成就絕不低於一個布殊家族,出了美國總統41號和43號。史料記載,Borgia最聞名的幾位成員作惡多端,例如,教皇214號和情婦,有個兒子叫Cesare,有一日Cesare無端端命人將聖彼得廣場圍着,然後運來一些囚犯,把他們綁起來,讓Cesare親手殘殺,最恐怖是214號全程在露台觀賞。

白色Benz改裝Popemobile

那天聖彼得廣場上走,忍不住想像當時的情境,不寒而慄。但Borgia家族對文藝復興有貢獻,卻也是事實,Cesare與達文西是老友,也是他的主要贊助人,Cesare死後,達文西差點找不到替代贊助終其晚年。
去遊梵蒂岡當日,不巧是聖母無原罪日,Sistine Chapel關門,惟有第二天再來。我們走出聖彼得廣場,打算過馬路,去找車站之際,一隊警察出來封路,忽然間路人紛紛拿出電話相機,正想問發生甚麼事,就見到教宗本篤十六(265號),坐着車出走過來。
教宗坐在車後方,一個四面都透明的玻璃箱內,後來上網查過,原來這輛白色Benz改裝車有名堂,叫Popemobile,不禁想起蝙蝠俠的Batmobile。因為是小路,距離很近,看得清楚,教宗好像化了妝,怎麼看,265號都應該比起209和214友善得多吧。

每年400萬人 睇教堂天花板

第二天,終於走入Sistine Chapel,親睹世上最出名的天花板。每年擠進這個教堂的遊人,多達400萬。
粗略推估,旅遊佔羅馬經濟有三、四成,在數數大部份人去的景點,不難發現,其實現代的羅馬,基本上靠某幾代前人養着,包括兩千年前建鬥獸場那一代,和500年前文藝復興那一代,祖先流下來的好東西,沒有拆掉,變成像石油般的「天然」資源。石油也有枯乾的一日,古蹟只是越舊越珍貴。
工作時遇到幾個當地人,都說想逃出意大利,我問點解,他們說,意大利是一個屬於過去的國家,裏面的人都知,未來不在這裏,The party is elsewhere的感覺令人窒息,留下來的人不是有心留下來,只是未走到出去。我說,香港無古蹟,無過去,無祖先養,他們就一口咬定,香港會比羅馬更有前途。一時分不清,是誰身在福中而不自知。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