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純利率遠遜百貨

超市純利率遠遜百貨

【極度微利】
歲寶(312)趕及最後一波內需新股熱潮、挾「百貨股」之名,以高估值在2010年底上市。不過短短兩年間,公司已迅速「走樣」。有零售分析員表示,超市與百貨本就是完全兩種營業模式,百貨的純利率動輒30%以上,但超市卻是極微利的生意,純利率一般不足5%。
「近年除非係做大賣場,如果只單純做中小型超市或便利店,係非常難捱,市場競爭太大,利潤太薄弱,導致超市股遠遠不名百貨股高估值,並且唔當炒。」該分析員舉例,就算是百貨股中經營較差的茂業(848),純利率都達27%,但超市一般如做到3%至4%,已經是「好叻仔」。
「百貨要好有競爭力先經營到,要有錢拎到好位置,同品牌關係要好。我估歲寶根本就做唔嚟,只係為上市吹噓自己是百貨,與其再做一間只有國貨水平的所謂百貨公司,咁轉型做超市,如果搞得好,可能都仲有一線生機。」

預付卡水平堪憂

據悉,歲寶大股東楊祥波自去年底成功趕走了另外兩名創辦人後,有意進行改革,從沃爾瑪(Walmart)撬走管理層過檔,希望業務「降呢」的同時都能把超市業務做好。歲寶12月31日就發出通告,楊祥波不再兼任行政總裁,只做主席,而同時委任李寬森為執行董事及新行政總裁。李寬森曾在沃爾瑪工作八年,之後在經營連鎖大賣場的深圳上市公司人人樂,擔任副總經理。
除估值問題外,歲寶一直高企的預付卡水平令人顧慮。據悉歲寶預付卡結餘長期都佔公司銷售額逾30%,而公司亦不時以推廣為由派發預付卡,令人擔心銷售中或存在水份,這部份亦令核數師畢馬威相當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