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買underdog的智慧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買underdog的智慧 - 丘亦生

新世界(017)當選去年最佳表現藍籌,傳媒報道形容,新世界受惠磚頭效應云云,這可能是原因之一,但捉不到重點。新世界去年接近一倍升幅。我認為,最大原因是underdog效應。

前年10月的淡市,新世界與子公司新世界中國(917)齊齊供股集資超過150億元,觸發在11月單月股價暴跌超過兩成,嚇到投資者雞飛狗走,全年埋單蒸發53%市值,是當年表現第二差的藍籌。
但投資者情緒悲觀散去之後,新世界在去年首兩月已經極速反彈71%,同期恒生地產分類指數只是升24%。新世界去年的近倍升幅,主因是前年跌過龍,多過磚頭有價。

新世界去年爆升 因跌過龍

除了新世界由2011年underdog,蛻變成2012年大贏家之外。2012年表現第三好、升足72%的九倉(004),在2011年狂跌近四成,全年表現倒數只得第六。回顧2011年10隻恒指表現最差的underdog,平均回報都有30.8%,跑贏恒指今年全年23%的升幅。
Underdog效應不但在港股出現。《巴隆氏周刊》副主編Andrew Bary最近總結2012年美股投資表現。他指出,如果在去年的美股標普500指數當中,揀選2011年十大表現最差股份投資,去年1月有不錯的斬獲,全年平均回報接近有26%,高過標普500指數整體約13%的升幅。
Andrew Bary解釋,基金經理怕在年結時向客戶交代成績表,為免被發現持有的股份勁蝕,倒不如先沽跑輸大市的股份。
Underdog效應背後道理,其實就是投資市場的金科玉律,人棄我取,逆勢買賣,人人也明白。不過,人性始終是投資的天敵,《Thinking fast and slow》作者兼諾貝爾經濟學得主Daniel Kahneman早在八十年代發現,大多數人總是短視,過份着重最新的資訊去做投資決定。在投資市場,容易受最新的股價表現左右,錯誤推斷股份往後表現,造成股票市場永恒不變的現象,越升越買,越跌越賣。

想食殘股反彈浪 要做功課

當然,無投資辦法是必勝。underdog效應也有失效時,尤其大市下跌,underdog的估值未必容易回復正常水平。
例如是2011年,恒指全年勁跌兩成,買入underdog卻不見得特別着數。
投資不離做功課,underdog效應的中心思想是,有些股份是管理質素不俗,或者有資產墊底,股價大跌,可能跌過龍,過份反映壞因素的影響,市場冷靜下來,股份便會顯著反彈。
因此,在細價股使用投資underdog逆勢策略,或者可博取更大的回報,但同時要面對公司可能有隱疾,會有破產永無翻身的風險。在指數成份股操作underdog的投資策略,信貸評級、公司質素有一定的保證,風險比較可控。
Underdog效應主要幫助找投資點子。散戶要使出underdog效應,都要先做功課,買PE低、管理質素好的股份。
我贊同Bary所說,如果冇信心食住underdog在1月份普遍的反彈升勢,就索性止賺離場吧。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