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通過的財政懸崖協議,傳媒和輿論指只是避免一下子緊縮對美國經濟打擊,對於控制政府財赤和削債無補於事,長遠下去債台高築仍是死路一條。美國國債現時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73%,奧巴馬和博納分別提出過控制國債(注意:是控制而非削債)方案,奧巴馬方案前提是向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的人加稅,協議將門檻升至40萬美元,開源力度大減;博納方案主要是10年削8,500億美元(6.63萬億港元)政府開支,協議留待兩個月後再談。
《華盛頓郵報》指出,協議降低國債佔GDP比率的力度,比奧巴馬和博納方案都不及,而且要假定自動削開支機制啟動,或以同規模的開源節流方案取代,以現時政局似難出現。關注財政組織「爭取負責任聯邦預算委員會」估計協議未來10年令財赤共增4.6萬億美元(35.9萬億港元),國債增至GDP的79%。
雪城大學教授伯曼指,美國醫療開支預計未來30年將隨嬰兒潮一代老去大增,吃掉絕大部份預算開支,協議最大敗筆是完全沒有觸碰這問題,「我們不能無止境花錢在醫療上」。
福布斯網站評論亦指協議只為「國會爭取時間,而且只是些微的寶貴時間」。
美國《華盛頓郵報》/福布斯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