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錯配的資源!」憑着一個信念,兩位熱愛環保的80後女生Wailing和Sue,創立集設計與回收概念於一身的工作室「Déjà vu Creation」,推動upcycling(升級再造)概念,回收banner製成手袋、書包及筆袋等環保產品,甚受歡迎。兩人最新大計,是推動將舊木地板回收再造,製成精美傢俬,希望每年能拯救1,000多棵樹免被砍伐。
記者:盧勁業
「垃圾」放到正確位置隨即「升呢」。眼前簇新時尚的木花盆和木枱,怎也想不到來自被人踐踏了10至20多年的舊木地板。原本要被拋棄到堆填區的舊木頭,經打磨變成高雅亮麗的傢俬。化腐朽為神奇的Wailing表示,裝修家居時將裝修原料丟棄很浪費,「其實鋪地板嘅柚木好耐用,整番靚就可以做到高素質嘅實木家具」。
舊木重生 成本不低
一棵柚木樹只能製成約170多塊木地板,但需要50至60年才生長成大樹;要重新種植一片森林,則需要上百年時間。以香港一間500平方呎的單位計算,400個單位裝修,就用上千棵樹。
天然資源珍貴,加上木價高企,回收舊木地板行業在外國流行已久,Wailing和搭檔Sue看到回收舊木商機,更希望透過為舊木頭注入新生命,從而減少砍伐樹木數量,推動環保,於是着手是項「舊木重生」大計。
二人從裝修師傅免費回收舊木板後,再交木工師傅整理加工,「先打磨將表面嘅木蠟起走,再將底部黏實地下嘅膠水迹磨走。就咁望上去,同新木頭冇分別,師傅再按我哋嘅設計製作新傢俬」。
支援較少 前路難行
將舊木循環再造,成本高昂,Sue坦言:「搵師傅整一張枱要花一日時間,人工都要1,000蚊,仲未計公司營運開支」。現已製成10多件傢俬,每件售價過1,000元,屬高價貨,找買家也不容易。「我哋接洽嘅都係公司同埋社企,對方購買嘅話,除咗係買一件傢俬,仲係一份對回收同環保事業嘅支持」。
雖然回收物料是免費,但始終製作出來的物品不是全新,要普遍人接受、甚至付款購買還需時間。這兩年經營廢物再造環保產品,二人直言,現時經營尚艱難,生意起步之際並不賺錢,「但係我哋嘅產品多咗人認識同留意,已經賺咗」。
政府支援很少,推動環保道路艱巨,回報也甚低,二人卻樂此不疲:「諗住仲後生,雖然賺唔到大錢,但覺得有意義,希望可以為環保出一分力。」她們稱,香港近年越來越多同類型公司出現,開始有競爭,反感到欣慰,「證明香港人重視咗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