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對中國最大的貢獻,便是發明「群眾鬥群眾」,把反動學術權威鬥踏在地上的,不是甚麼幹部領導,而是學生、街坊鄰里,或是身邊的人,也就是群眾。群眾自相殘殺,政權手不沾血,殺人無形,撕裂人民。
愛港力支持者打記者、和反梁陣營開罵、社團晒馬展實力,都是群眾互鬥的開始。
挺梁社團的出現,有很多目的。第一,劣幣驅逐良幣。
製造挺梁反梁兩派的對罵衝突場面,對某些「政治潔癖」人士而言,大條道理的「政治真係好暴力混亂」,拒絕參加。家長本來會帶小朋友見識社會運動,也會擔心捲入打罵的漩渦,亦會卻步,削弱市民上街的力量。
第二,把遊行說成是兩軍對峙,或令部份港人,不願成為政治鬥爭的棋子,不想被歸納為「敵我陣營」,減低參加遊行的積極性。
第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愛港挺梁的團體,幾乎是複製反梁的抗爭模式,例如玩遊行人數的遊戲。鄭耀棠說,元旦參與支持梁振英施政的遊行,有六萬人出席﹗如果你質疑他們篤數,對方也會說過往反政府的遊行人數也有水份,從此雙方陷入無窮的人數遊戲,別忘記左派團體的動員能力,他們以旅行車做單位,可以創造出很多「沉默支持政府」的大多數民意。
我懷疑這些愛港挺梁的團體,會發動「撐CY誠實」遊行,撐「取締法輪功」遊行,撐「管制反政府毒媒體」遊行,讓政府挾「民意」自重,以順應民意為由行反民意之事。
要發動群眾撐政府,還有以利驅使。社協不參加元旦大遊行,理由是支持梁振英的扶貧措施。此舉馬上令社協成為群眾批鬥對象。梁政府未必需要社協的站台,但能夠減少一個民主同路人的力量,讓群眾互鬥,也是一大佳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