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益智期刊《咬文嚼字》選年度流行詞彙,榮登榜首的是「正能量」,態度真夠健康的,傳遞的不折不扣是這三個字的涵義。其次是教非電視迷一頭霧水的「元芳,你怎麼看」,在我們這些老派人發黃的世界,當下手的不叫小青就叫春香,楊導《壹週刊》連載小說裏那個狐臭陣陣的莎莉,便以她們作藍本,替福爾摩斯鋪床墊被的一位忽然不是親愛的華生,總覺得有點彆扭。遭神探徵詢意見,據說元芳往往以「此事蹊蹺」推展劇情,那當然屬於外省人聲口,粵人會自動翻譯成「事有蹺蹊」。「舌尖上」排第三,發源地同樣是電視,民以食為天,食遍大江南北的紀錄片廣受歡迎不足為奇,掃興癖根深柢固的我卻不停想起張愛玲《燼餘錄》寫戰後香港重新發現吃的喜悅:「真奇怪,一件最自然,最基本的功能,突然得到過份的注意,在情感的光強烈的照射下,竟變成下流的,反常的」。新年流流唱這樣的反調,簡直身痕博打,朋友之中不乏識飲識食識煮的老饗,大概會聯袂將我打入冇啖好食的冷宮。
接下來是我最喜歡的「躺着也中槍」,縱使幾乎從來不在筆下出現,卻屢屢被不屑的微博過客指責觸犯,因為短短的評論充滿流彈,一天到晚誤傷無辜的路人甲乙丙。其實以我這樣一個心細如塵的無恥小人,當然不會浪費彈藥胡亂掃射,所以每逢得到此五字反應,我都沾沾自喜,深慶一番心機沒有明珠暗投。在鹹濕想像裏,躺着中槍充滿曖昧性,變相誘惑不正的心術設計春光無限好處境,三兩下手腳浮現虐與被虐的刺激畫面:中槍的一個這麼被動,分明享受顏射式樂趣,責任一概推給施的一方,太沒天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