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病徵:兩下正常跳動間多跳一下<br>心臟「偷跳」可致衰竭

早搏病徵:兩下正常跳動間多跳一下
心臟「偷跳」可致衰竭

【本報訊】心臟健康正常的人,每下心跳之間,心跳間距的時間大致相等,若兩下跳動之間心臟突然多跳一下,隨時是罹患「早搏」先兆。心臟科醫生指出,本港估計約有1%人出現不同程度的早搏,壓力大、飲酒或咖啡過量均可令早搏發作,嚴重更可致心臟衰竭。曾有年輕機師,因早搏影響集中力,須停飛兩個月,接受手術治療後才可再駕駛飛機。
記者:陳凱迎

早搏是其中一種心律不正問題,常見由右心室先天細胞異常所致。正常人心跳頻率為每分鐘50至100次,每下心跳相隔時間大約相同,但早搏患者的心臟,會於兩次心跳之間異常地多跳一下。香港港安醫院心臟科專科醫生馮永康指出,先天有早搏問題的病人,會因為情緒壓力、飲酒或咖啡過多、電解質失衡或藥物等原因誘發早搏;有心肌梗塞病史的患者,出現早搏的風險更高達80%。

心電圖顯示患者每隔4下正常心跳便有一下不正常心跳(紅框示)。

難集中精神頭暈胸悶

馮永康表示,偶發性的早搏可以使人感覺心跳異常,「感覺到心律唔勻循,個心有時會明顯跳多一下,或者以為停咗唔跳」,患者更會因此不能集中精神;頻密發生的早搏會使心臟排血量降低,腦部供血不足,引起乏力、頭暈以及胸悶等症狀,病情嚴重更可導致昏迷,甚至心臟衰竭。
早搏一般常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但他表示,過往公立醫院也曾治療年僅15歲的男病人,因早搏問題導致連上學都成問題;另曾有30歲年輕男機師,因感覺心跳異常,工作時不能集中精神,結果於每年驗身時發現罹患早搏,被公司要求停飛兩個月,接受手術治療後才能重新駕駛飛機。

不能單靠心電圖斷症

馮永康指,臨床上不能單靠心電圖替早搏患者斷症,醫生要先排除病人罹患冠心病或心功能不全,並確定病人心跳紊亂的情況主要於運動後出現。早搏病人可利用藥物控制病情,但控制率一般只有50%;導管消融術是病人的另一治療選擇,醫生可利用X光提供的2D平面影像,監察手術過程,也可利用近年引入的3D造影技術,有助更快及更準確地找出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