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所有別離後又相遇的電影、戲劇、電視劇,都會有一些場面是找尋的人和被找尋的人總是差那麼一步,那麼一個彎角,就是遇不上。觀眾的血壓也跟着上升,當伊雲麥葵格來到大兒子和妻子停留的醫院,《海嘯奇蹟》的導演充份運用這種令觀眾焦慮、同情、緊繃的心理和肉體的反應便出現了,直到他們終於看到對方了,終於大聲地叫着對方的名字,終於飛奔撲前緊緊擁在一起,我們作為觀眾的情緒才獲得解放。
《海嘯奇蹟》就是這個類型的電影手冊,是所有學拍電影的人都應該看的作品。它沒有任何新意,沒有任何新的發明,但它運用過去已經證明是成功的公式實在非常熟手,大災難的團聚場面是永恒的,起碼在那個剎那對於觀眾來說是永恒的,是完美的,是同情心,等待心一起獲得解放的,極樂又感人的剎那。
那是恩賜。我這個無神論者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第一個反應是,不論有神沒神,對於伊雲麥葵格這一家人,能夠在大災難中全身而退,而且經歷了人生最慘重的喜怒哀樂,那是恩賜,是命運也好,是上帝也好,是甚麼樣的神也好,都是一種恩賜。《海嘯奇蹟》向我們講的不是大災難後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而是那份對生命的熱烈追尋,對經歷大災難後能全身而退的恩賜。反而在悽慘方面沒有太多的描寫,導演要告訴我們,生命是有恩賜的,只要你去努力追尋,努力掙扎向前,這才是個真正勵志的故事。
《海嘯奇蹟》的架構全都是舊的,但只要你肯分析,會找到很多基本的戲劇元素,這些元素用了幾百年,仍然是有效的永恒!讓這部電影去洗滌我們已經被污染的心靈。
撰文:仰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