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今日起在香港海域全面禁止拖網捕魚。《蘋果》記者於最後一夜登上漁民船隻,出海見證禁捕前一刻。有三代漁民雖獲得數百萬元高額賠償,卻因學歷低兼無其他技能,日後惟有冒險到中國海域捕魚。業界代表指外界以為禁捕對野生海鮮數量及價格影響極微,但其實本地拖網海鮮,於特定時間正好填補市場空缺;惟禁捕以後,老饕愛吃的本地野生海蝦海魚,勢將大幅減少甚至成為絕響。
記者:葉競科 陳兆剛
前晚10時,香港仔避風塘聚集不算多船隻;漁火暗閃,似為拖網捕魚步入最後一夜眨眼垂淚。三代靠捕魚維生、39歲的黃錦堂「堂哥」,在船艙默默檢查拖網及漁具。「其實我哋正常係凌晨3點幾至出海,家係瞓覺時間;因為要睇海面情況及天氣出發,所以早啲集合。」
魚穫僅平日一半不失望
昨凌晨4時,記者被啟航的顛簸海浪搖醒。走到船尾,已見堂哥、其兄添哥及另外兩名漁工穿上膠衣水靴,緊守崗位。堂哥說:「今日出海氣溫低過6度,浪又大,去唔到某啲本地水域,收穫肯定唔多,平時唔開工㗎喇!但話晒係最後一晚畀拖網,好頭好尾,出去碰運氣啦!」
當晚,堂哥那艘俗稱「蝦拖」的漁船,就在香港仔、南丫島及黃竹灣海域作業。逢收網,船艙緊張熾熱的氣氛便劃破寒意;漁工透過機器協助純熟地一手收繩一手放繩;拖網被收起、解開,兩成魚穫混合八成垃圾「嘩啦」一聲墮地,眾人即撲前把魚穫分類存放。
頭幾輪收穫果然不好。眾人無奈把網再次撒進海裏,然後呆望船外漸泛魚肚白的天空,大家心裏祈求上天可賜予自然的餽贈。近岸捕魚,集中在凌晨3時至早上11時八個鐘頭內,約可收網七次。最後一夜,堂哥魚穫僅及平日一半,他卻未有失望。
「出發前我已經預計收穫差,但我已計算埋大風大雨、本地野生海鮮價起碼漲價三成,唔會蝕本。」竟夜捕魚後,堂哥與胞兄添哥未歇息;把大部份海鮮交給批發後,剩餘便送往香港仔街市的自家魚檔叫賣,「全部本地海魚!今日獅頭魚好鮮、仲有大墨魚……」
獲政府發出數百萬元賠償的堂哥,卻並未打算改行。「我小學都未畢業,而我哥哥直情喺船出世,試問我哋可以轉邊行?大家都有家庭子女要養,我哋呢一世都唔會離開隻船同香港仔,之後惟有轉到中國水域搵食,見步行步。」
風季時街市或無海魚賣
香港海鮮聯合總會主席李彩華指,政府及環保團體一直指禁止拖網對野生魚蝦供應及價格影響極微,實情卻並非如此。「無風無浪時,香港有大陸捕獲嘅野生海鮮供應,但係一到大風大浪甚至打風,大陸野生海鮮返唔到嚟,點解行街市仲有海魚賣?咪係全靠近岸拖網!」他估計禁令實施後,遇上大風大浪的時節,香港街市再無海魚可賣,最受影響包括深受港人歡迎的麻蝦、瀨尿蝦;老饕至愛的野生黃花、九肚魚及紅壇等。他惋惜這些本地獨有滋味,或隨拖網遭禁而絕迹。
寒風中的最後一夜
【黎明前出發】
■黎明到來前,三代捕魚維生的黃家拖網船已出海撒網,在香港沿岸海域不斷兜圈捕魚。
【一晚撈七次】
■凌晨4時半,漁民撈起魚穫;以近岸出海計,一晚約可撈七次。
【船上即分類】
■在漁船出生的添哥,熟練地把拖網撈得的魚穫分類。
【通宵後開檔】
■堂哥(左)及添哥(右)通宵捕魚後未有休息便趕返自家魚檔,賣剛捕獲的野生海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