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講吃的文章尤甚於情色描述,絲絲入扣,有板有眼,讀着讀着彷彿見到那色香味誘人的佳餚在不遠處向你招手。最近肥佬黎講紅燒肉的做法有他自己和影星汪玲的兩種版本,都叫人垂涎三丈,想必吃是令人永不厭倦的題目,中外古今皆如是。
說到紅燒肉我也有我的版本,只是要借助蔡伯勵老師所贈的和味醬,首先將整條五花腩在加了薑葱的沸水中大滾十分鐘後以冷水澆淋,再浸入冰水中直到完全冷卻,取出切塊後以和味醬塗抹醃之放入冰箱至少兩小時,一碗生抽老抽混和之汁,再加一碗酒,在鍋中先是大火令腩肉上色後再加一碗清水加段葱及薑、冰糖再以小火燜之,煮乾水份後起鍋前加麻油一湯匙,熄火上碟即可。
有人主張不加任何水,只需加酒,但小火攻之若無小水輔助則肉質不夠酥細糯軟,火候亦不容易掌握,起鍋前那色澤油亮,肉香襲人,可惜現代人不太欣賞這種濃油赤醬的烹調法,什麼都主張清淡,而紅燒肉肥的部份好吃卻違反健康之道。
記憶中母親煮的紅燒肉,那才是人間美味,尤其在物質欠缺的年代,粗茶淡飯之餘,逢年過節時端出的一道紅燒肉因子女眾多還得限額分配,意猶未盡之餘,更以滷汁泮飯吃得心滿意足。每回夜來幽夢總是母親正在巧手作炊,狹小的廚房中我圍着她團團轉問東問西,當日好問好學,如今做得再好也遠不及當年老人家一片滿溢的愛心所烹調出來的食物。
而我的遺憾是空有滿腹食譜卻苦無食客,不知如何到了說說菜憶憶舊,眼紅眼寬卻胃納淺口腹窄的年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