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字咁淺︰ <br>大腦的避震與波棍 - 麥煒和

醫字咁淺︰ 
大腦的避震與波棍 - 麥煒和

人體的活動功能是怎樣操縱的呢?這問題小學生也懂得答——我們的自主活動是靠大腦發施號令,以神經線為連繫,然後透過手腳及肌肉執行。
大腦與肌肉之間,其實還配備了一個複雜的修正系統,讓人體的活動可以順利進行,假如該系統出了毛病,便會引發各種活動失調症(Movement Disorders)。
修正系統其中一個重要「組件」是小腦與相關的神經迴路,其功能就等於汽車的避震器,用途是限制幅度過大的活動。要明白小腦病患者的感受,大家可(用想像力)進行一個實驗,請閉起眼睛然後原地自轉二十個圈,那樣便能暫時癱瘓小腦神經,當你再次張開眼睛,便會感到天旋地轉、步履不穩、手腳失控,不適的感覺只會維持數分鐘,那已夠辛苦了,但小腦病患者由早到晚都是處於這種狀態,所受煎熬之甚可想而知。
小腦的「對家」是大腦底核系統(Basal Ganglia),其功能是調節人體活動的流暢性,相等於汽車的「波箱」(排檔與傳動系統)。平日我們靜止時是「空波」(N檔),跟着便「一波」、「二波」、「三波」地上,視乎你需要的車速。柏金遜症患者的活動失調是由於底核系統出了問題,就如一部汽車的波箱壞了,停車仍維持在一波,使車身不斷震顫,到行車時,波箱失效令駕駛者不能進入適合的檔數,停滯在一波和二波,車子行起來又慢又不暢順,有時更會死火,柏金遜症患者的肌肉僵硬和動作遲緩便是這種感覺了。
之後數期《醫字咁淺》,筆者會和大家講解柏金遜症的病理與治療。

麥煒和
腦神經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