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側影︰印度教火葬<br>尼泊爾最坦然的喪禮

蘋果側影︰印度教火葬
尼泊爾最坦然的喪禮

加德滿都踏踏腳步聲,四個健壯的尼泊爾男人,使勁抬着一具過世不久的屍體到河邊的露天火葬台。

離世者被包裹着,放在簡單的抬床上,穿越河邊的商店與寺廟,三分鐘路程,任身旁路人走過,死亡像日常生活的一個環節,不用遮掩。跟在身後的親人,流着眼淚,輕輕低泣,一步一步,緊貼至親最後一程。
生死始終,不斷輪迴,焚身以火,對尼泊爾印度教徒來說,是對死去親人最重要的儀式。熊熊火燄,化成灰燼,此生都撥入源自永生恆河的支流Bagmati。哀慟像微風吹過,既真也淡然,一切,在隔河對岸平台上遊客的眼裏,都是對死亡最坦然的一幕。

加德滿都印度教徒抬着屍體到河邊的露天火葬台,不用遮掩。

三至四小時才能燒徹底

在以印度教為國教的尼泊爾,人死後,按習俗要趕及在二十四小時內火化。印度教不以生為始,不以死告終,死亡就是步向另一段生命的開端,或生或死,不過是一系列生命其中一環。
加德滿都Pashupatinath印度教寺廟旁,沿河建了露天火葬台,每天都會進行八至十個火葬儀式。火葬前,遺體會先放在河邊的另一端,在竹台上進行潔淨儀式。那個時刻,無論死者身穿甚麼,衣服都會被剪碎,一無所有的來,一無所有的去。儀式工人,會用Bagmati河水替死者潔淨雙腳,用河水抹額,再灑一點紅粉在臉上,一幅橙色布,鋪蓋最後塵緣,完成回歸生命之源的潔淨。
潔淨儀式完畢,離世者移到火葬台,屍首上下鋪蓋着兩排長形木條,像棺木一樣安放好遺體,然後在禾草上點燃火燄。火一起,木與草燒起烈燄煙火,濃重如冥鏹的灰燼味道。翻飛着的,不知是塵世何物。半空四散墜落,猶如昨天的生命,飛伏到一切生靈上面,幽幽共存。
三至四小時,歷盡一生的,才能燒得徹徹底底。此時,死者親人或是長子,剃頭沐浴,穿一件白袍,靜靜看着親人骨灰被送到河裏,跟恆河源水,生生不息。接着,後人跨過火堆離去,不帶走任何東西。留下離世者的衣服、灰燼,又成為小孩子們河道旁搜索點點貴重物資的希望,死亡,自然得像是生靈的滋養。

在恆河的支流Bagmati前為離世者做最後的潔淨儀式。

公開的火葬葬禮,是印度教徒對死亡的坦然。

小孩子在剛撒滿骨灰的河水裏,希望能撈到一些貴重東西。

旁邊建全國唯一老人院

火葬台附近Pashupatinath寺廟旁,建了尼泊爾全國唯一的老人院,共收容了二百四十五名老人。入住的,都是年老帶病,不良於行。有些親人帶撐着枴杖的老人家到來,在院內的露天院子走了一圈,就把他留下,自己離去。老人院都是沒有房間的開放式住宿,在陰暗走廊裏,一張一張床位上,似是快要燃燒盡的生命。
偶然在飯堂見到精神較好的老伯,今天,他們一邊吃,一邊把食物掉給眼前流浪狗兒,直至不知那一個明天,他們也會安趟Bagmati河裏。
攝影:林亦非
撰文:冼麗婷

木窗雕刻的空隙,漏一點稀有的陽光進來,照亮老人臉容。

Briddhashram老人院,建在火葬台附近。

老人與狗,在老人院卑微的生活裏相遇。

冷清的院舍,常到訪的可能就是流浪狗兒。